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春天里
胡杨  楼主
发表于 2010年11月19日 12:56   来自PC

歌曲简介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    
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    
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 在桥下 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这春天里    
还记得那些寂寞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冒起胡须    
没有情人节也没有礼物    
没有我那可爱的小公主    
可我觉得一切没那么糟    
虽然我只有对爱的幻想    
在清晨 在夜晚 在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    
依然像那时温暖的模样    
我剪去长发留起了胡须    
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    
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    
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    
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淌    
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这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媒体评价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     
把回忆和欲望    
参合在一起    
又让春雨    
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摘自艾略特《荒原》    
谁说春天只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    
谁说春天只是一个思绪逍遥的季节  
其实,最深的绝望与春草一样,不可遏制    
其实,迟暮泛滥,正是殉着春光化去    
09年春天的乐坛,除了解约、音乐节、版权之外,很久都没有什么作品能振奋久已疲劳的听觉。是的,金融危机下,还能有什么会让人兴奋一阵子呢?    
这个春天依然到来,我们还可以抛开千丝万缕的思考,看满眼的葱绿填满整个建外SOHO,看春雨绵绵,感受空气中弥散着春天独有的潮湿的气息。也许历经奋斗,有着一时安逸的眼下,如果不对未来作细致的谋划。    
可是你止不住想起从前的一个个无人问津但还算自由快乐的春天,虽然青涩匮乏,至少有爱的幻想,那样的时光如花样般短暂绽放。可是汪峰的《春天里》,呐喊般撕裂了短暂的麻木,其中涌动着的强烈的不安。从头至尾,与拘谨的往昔交织的是彻底的绝望,绝望到即使离去,也会选择埋藏在春天的时光里。迷惘与悲伤,恐怕不单单是顾影自怜。

共8条回帖只看楼主
胡杨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1月19日 13:23   来自PC
民工唱红《春天里》 是“真”的胜利

2010年11月12日 09:11 来源:扬子晚报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10/11-12/2651076.shtml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

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

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趁酒兴光膀子一通吼唱,让农民工王旭和流浪歌手刘刚一夜成名。这几天,《春天里》的旋律到处回荡,无数人被他们“感动得稀里哗啦”,连湖南省委书记周强也“每看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11月11日《潇湘晨报》)。

  走红虽有些突如其来,但并非绝对偶然。人们对伪音乐文化确实已经厌弃了。音乐本该是对生活的艺术创作,但时下基本上所有的歌手都“包装”,所有的作品都炒作,无论怎样规模的晚会和怎样级别的大腕,假唱、掌托等往往如影如形。在这种背景下,两个光膀子的男人,在窄仄的出租屋里,用略带嘶哑的喉咙喊出内心的沧桑,这种久违了的真实和真诚,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气场。

  这种由“真”产生的气场,甚至《春天里》的原创作者也做不到——细看歌词可以知道,这首歌本质上是一首蛮小资的歌曲,是一名已经有了“信用卡”、“小公主”和“24小时热水的家”的过来者,对曾经的“无人问津”青春的怀念。不过凑巧的是,歌者“许多年前”的生活之不堪,恰恰契合了农民工的现在,特别是其中反复咏唱的“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足以表达出农民工在城市漂流的无奈,当然同时还有对疲惫青春的感伤。

  所以,人们追捧农民工版的《春天里》,是因为其回归了“乐为心声”的音乐文化本质,从而在心灵深处高度认同。

  一段粗糙的视频,既能让江湖之远的无数网友产生共鸣疯狂追捧,还能让庙堂之高的省委书记热泪盈眶,足以证明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有一种价值共识正在愈益清晰,即对底层的顾惜,对“真”的追求。可以说,“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如此完美的意见一致,体现的既是音乐的力量,同时也是善的力量,是价值观融合的表征。这种价值共识,将比文化认同对社会的影响更加广泛且深刻。

  当然在庆幸之余亦有些许尴尬:这两位现已成为各电视台争相邀请的对象,忙得电话都顾不上接。这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他们的特点和生命力,会不会被某些媒体给抹平?好不容易崭露头角的“农民工文化”,会不会被庸俗的“主流音乐”同化或招安?现在网上已经有人开始批评他们在“星光大道”的表现,“完全被导演组包装成了两个木讷的烧饼”。

  祝愿他们早日离开地下通道和出租屋,改变困窘的生活,但同时希望他们万万不要失去对底层的感悟,更希望他们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底层农民工的“文化代言人”,并能刺激音乐文化环境发生一些根本性的改变。还希望这既是一桩值得记取的文化事件,同时更能成为社会价值观念良性变革的一个由头。 (河北 郭之纯)
胡杨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1月19日 13:34   来自PC
农民工版“春天里”为何让人热泪盈眶

2010年11月12日 09:50:01  来源: 西安晚报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11/12/c_12766212.htm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29岁的刘刚和44岁的王旭两位底层流浪歌手光着膀子在出租屋翻唱歌曲《春天里》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后,迅速红遍网络。近日,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不同场合两次推荐这首《春天里》,“每看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你们也应该去看一看”。(11月11日《潇湘晨报》)

被两位底层流浪歌手、民工翻唱的这首《春天里》“感动得热泪盈眶”的,不止湖南省委书记周强,还有很多普通网友,这正如他们所述:“看了两遍哭了两遍,这是来自最底层的呐喊”,“被两人感动得稀里哗啦”……

从省委书记到普通网友,不约而同地为同一首歌曲“热泪盈眶”,我们为何“情不自禁”,感动什么?显然,真正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两位歌手的朴素酣畅,也不仅仅是两人人格精神的坚韧执著,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存留着的人生情怀——它深深触及了我们心中最柔软、敏感的一部分。一如歌里所唱道的,“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的眼泪忍不住地流淌……”

因何有“更深的迷惘”、“忍不住地流淌”?《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回答这一问题的线索。报道指出,虽然,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打破种种身份藩篱,从“身份走向契约”已成为社会转型的大趋势,但特权魅影下的“身份决定命运”仍然挥之不去——“身份”成为隐现于诸多新闻事件之中的一个关键词,从“你是哪个单位的”的骄横,到“我爸是李刚”的张狂;从“蚁族”艰难的处境,到对“阶层固化”的焦虑;从个别地方招录干部子女的红头文件,到“拼爹就业”背后的无奈……

就此而言,“春天里”的“迷惘”,既是对现实生活处境的迷惘,更是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所以,消弭“春天里”的“迷惘”,出路只能是,充分地尊重和善待权利、实现基于公民权利的社会秩序的公平正义。比如,尊重和善待基本的民生权利,如平等公平的教育权、劳动权、健康权、养老权、居住权,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尊重善待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如此“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创造”的公平正义,才是真正的“春天里”——能够“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不再迷惘的“春天里”。(张贵峰)
林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1月19日 13:34   来自PC
担张板凳坐着慢慢看
胡杨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1月19日 13:38   来自PC
那些在“春天里”的“老男孩”

2010年11月09日 15:24:42  来源: 新京报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0-11/09/c_12754574.htm

“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汪峰的一首名为《春天里》的歌,被两位农民工翻唱之后,通过微博走红,网友某小丫转发的翻唱视频,几天时间里被转发到了一万五千多次。她的转发理由只有这样简单几个字,“太他妈帅了”。

这的确太帅了,两个老男人,两条烟熏火燎过的嗓子,两张坚毅沧桑的面孔。在出租屋里,他们也许是一瓶白酒刚刚下肚,于是,这首被认为是比汪峰还摇滚的翻唱版《春天里》诞生了。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位,因为演唱时赤裸上身而想过把视频删掉,但像这种洋溢着旺盛生命力的歌声,一旦放到网上,怎会不如同病毒流窜,它不再是专属于某个演唱者的作品,而成为无数网民的心声。

必须要写到这两位农民工的名字,刘刚和王旭。在走红之后,他们先后参加了星光大道、挑战麦克风等电视节目,相比于出租屋内更为原生态的演唱,面对镜头他们的气场不再那么强烈,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继续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共鸣。在几位大学生为他们精心拍摄制作了MV之后,新一轮的流传在重新开始。

与此同时,一部名为《老男孩》的电影视频亦通过网络广为转发。《老男孩》的创作者为肖央与王太利,2007年他们曾以一首《男艺妓回忆录》走红网络,此次拍摄《老男孩》,终于得到了赞助,促生了这部有技巧、有真情的电影,音乐人王兵在转发《老男孩》的片尾曲时评论道,“让我一下午听一遍哭一遍的歌。”

“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如今在何方?我曾经爱过的人啊,现在是什么模样?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和《春天里》一样,《老男孩》片尾曲的歌词,有无奈,有感伤,也有隐藏至深的一种力量感。

《老男孩》的故事说的是一对中年兄弟对校园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现在生存状态的感慨。那些老男孩们,有一边吃着泡面默默流泪的,有一边忍受老婆辱骂面无表情的,有独自在出租车里茫然四顾的……这些电影画面,描绘出了当下底层社会男人们的沧桑与落寞,愈加映衬出曾经的梦想实现起来是多么的艰难。对应现实的生存环境,相信很多男人都会忘掉一个老男人应该具备的矜持,想放肆地流一次泪。

《春天里》和《老男孩》持续升温的热度,其本质原因并不在于作品过硬的质量,而在于这两部作品将视线对准了一直被忽略、被忽悠的人群。底层民众通过文艺发声,已经很久没有形成过这样的反响,假设每年有几十种、几百种这样的作品出来,国内的文艺土地也不至于这么贫瘠,我们也不必忍受那些大而无当、空洞无味的作品。

被学院派把持的文艺界和娱乐圈,虽然经受了超级女声等草根选秀节目的冲击,但影、视、歌的创作,仍然是属于少数具有娱乐话语权的精英,《春天里》和《老男孩》的流行,见证了民间创作的蓬勃力量,这种力量如果不被压制,得以广泛地爆发出来,它的未来会完全超乎我们想象。

现在是冬天,可诗人说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看见了春天里的那个老男孩,正在抹掉回忆与伤感,一路狂奔在通往自由和幸福的大道上。(韩浩月)
亦意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1月21日 19:27   来自PC
胡杨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2月5日 00:41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0-12-5 00:44 编辑

回复 6# 亦意

我尝试过上传视频,但我不知道怎样上传,有空向你请教一下!

现在目前为止,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已经有三个版本的MV了。这是第一个视频,给人真实质朴的感觉;第二个是在星光大道的比赛现场,给人以震撼;第三个是参加比赛后拍的MV,比前两个MV少了许多的感觉和味道!

愿旭日阳刚唱响更多质朴,震撼人心的歌曲!也祝愿生活的草根们找寻到更多更美好的幸福!
微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2月5日 10:46   来自PC
我也喜欢听汪峰的
胡杨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0年12月5日 12:32   来自PC
  • 0
  • 8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