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袁氏传
一航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9月3日 09:29   来自PC
广德中,有孙恪秀才者,因下第,游于洛中。至魏王池侧,忽有一大第,土木皆新,被路人指云,此袁氏之第也。恪径往叩扉,无有应者。户侧有小房,帘帷颇洁,谓伺客之所。恪遂摹帘而入。良久,忽闻启关者,一女子光容鉴物,艳丽惊人。珠初涤其月华,柳乍含其烟媚。兰芳灵濯,玉莹尘清。恪疑主人之处子,但潜窥而已。女摘庭中之萱草,凝思久立,遂制诗曰:   

  彼见是忘忧,此看同腐草。
  青山与白云,方展我怀抱。??

  吟讽既毕,容色惨然。因来褰帘。忽睹恪,遂惊惭入户,使青衣诘之曰:“子何人,而向于此?”恪乃语是税居之士,曰:“不幸冲突,颇益惭骇。幸望陈达于小娘子。”青衣具以告。女曰:“某之丑劣,况不修容,郎君久帘帷,当尽所睹,岂敢更回避耶?使郎君少顷内厅,当暂饰妆而出。”恪慕其容美,喜不自胜。语青衣曰:“谁氏之子?”曰:“故袁长官之女。少孤,更无姻戚,惟与妾辈三五人据此第耳。小娘子见未适人,且求售也。”良久,乃出见格。美艳愈于向者所睹。命侍婢进茶果,曰:“郎君既无舍第,便可迁囊橐于此厅院中。”指青衣谓恪曰:“小有所需,但告此辈。”恪愧荷而已。恪未室,又睹女子之婉丽如是,乃进媒而请之。女亦欣然相受。遂纳为室。

  袁氏富足,巨有金增。而恪久贫,忽车马焕赫,服玩华丽,颇为亲友之疑讶,多来诘格。恪竟不实对。格因骄倨,不求名第,日洽豪贵,纵酒狂歌。如此三四岁,不离洛中。忽遇表兄张闲云处士,格谓曰:“既久睽间,颇思从容。愿携衾绡,一永宵话。”张生如其所约。及夜永将寝,张生握属手,密谓之曰:“老兄于通门,曾有所授。适观弟词色,妖气颇浓。未审别有何所遇?事之周细,必愿见陈,不然者,当受祸耳。”格曰:“不肖未有所遇。”张生又曰:“夫人禀阳精,妖气阴受。魂掩魄尽,人则长生;魄掩魂销,人则立死。故鬼怪无形,而全阴也;仙人无影,而全阳也。阴阳之盛衰,魂魄之交战,在体而微有失位,莫不表白于气色。向观弟神形,阴侵阳位,邪于正府,真精已耗。识用渐隳,律液倾输,根蒂浮动,骨将化上,颜非渥丹人必为怪异所铄。何坚隐而不剖其由也。”恪方惊悟。遂陈娶纳之因。张生大骇曰:“即此是也,其奈之何?”又曰:“弟之忖度,何以为异?”恪曰:“岂有袁氏海内无瓜葛之亲哉?又辩慧多能,如是以为验。”遂告张曰:“某一生遭,久处冻馁。因兹婚娶,颇似苏息,不能负义,何以为什?”张生大怒曰:“大丈夫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传云:妖由人兴,人无妖焉,妖不自作,且义与身孰亲?身受其灾,而顾其鬼怪之恩义,三尺童子,尚以为不可,何况大丈夫乎!”又曰:“吾有宝剑,亦干将之俦亚也。况有魍魉,见者灭没,前后神奇不可备数。诘朝奉借,倘携密适,必睹其狼狈。不下昔日回君携宝镜而照鹦鹉也。不然者,则必被恩爱所迷耳。”

  明日,恪遂受剑。张生告去,执手曰:“善伺其便。”恪遂携剑隐于室内,而终有难色。袁氏俄觉,大怒,而谓恪曰:“子之穷愁,我使畅泰。不顾恩义,遂兴非为,如此用心,且犬彘不食其余,岂能立节行于人世也?”恪即被责,惭颜息虑,叩头曰:“受教于表兄,非宿心也。愿以歃血为盟,更不敢有他意矣。”因雨泣伏地。袁氏遂搜得其剑,寸折之,若断轻藕耳。恰愈惧,似欲奔迸。袁氏乃大笑曰:“张生一小子,不能以道义诲其表弟,使行其凶毒,来当辱之。然观子之心,的应不如是。然吾匹君已数岁,夫子何虑哉?”恪方稍安。后数日,因出遇张生,曰:“奈何使我撩虎须,几不脱虎口耳。”张生问剑之所在,具以实对。张生大骇曰:“非吾所知也。”深惧而不敢来谒。

  后十余年,袁氏已鞠育二子。治家甚严,不喜参杂。后,恪之长安谒旧友人王相国缙,遂荐于南康张万顷大夫为经略判官,挈家而往。袁氏每遇青松高山,凝睇久之,若有不快意。到瑞州,袁氏曰:“此去半程,江有决山寺,我家旧有门徒僧惠,幽居于此寺。别来数十年,僧行夏腊极高,能别形骸,善出尘垢,倘经彼设食,颇益南行之福。”恪曰:“然。”遂办斋蔬之具。及抵寺,袁氏欣然易服、理鬓,携二子诣老僧院,若熟其径者。恪颇异之。遂持碧玉环子而献僧,曰:“此是院中旧物。”僧亦不晓。及斋罢,有野猿数十,连臂下于高松而食于台上,后悲啸扪萝而跃。袁氏恻然。俄命笔题僧壁曰:   

  剖破恩情彼此心,无端变化几湮沉。
  不如逐伴归山去,长啸一声烟雾深。??

  乃掷笔于地,抚二子咽泣数声,语恪曰:“好住,好住!吾当永诀矣。”遂裂衣,化为老猿,追啸者跃树而去。将抵深山而复返视。恪乃惊怛,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恸。乃询于老僧, 僧方悟:“此猿是贫道为沙弥时所养。开元中,有天使高力士,经过此,怜其慧黠,以束帛而易之。闻抵洛京,献于天子。时有天使来往,多说其慧黠过人。常驯扰于上阳宫内。闻安史之乱,即不知所以。于戏!不期今日更睹其怪异耳。碧玉环者,本河陵胡人所施,当时亦随猿颈而往,今方悟矣。”恪遂惆怅,舣舟六七日,携二子而回掉,更不能之任矣。

共9条回帖只看楼主
楚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4日 16:23   来自PC
一航可否注明版本年代出处?
一航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4日 22:04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一航 于 2011-9-4 22:11 编辑



一航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4日 22:22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一航 于 2011-9-4 22:34 编辑



遗憾地说 一些古藉 要上日本图书馆查阅:Q:'(:@



日出东方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4日 23:26   来自PC
非常好,这本书我只略看了一下列表,还不知是讲哪方面内容的,没想到有这么一篇密切相关的文字。

这篇文字写得有血有肉,就象真的一样,比一般的正规方志详细多了,不过估计是属于小说笔记之类,有文人加工的成份:D

“到瑞州,袁氏曰:“此去半程,江有决山寺”,这句有误,原文是:“到州,……此去半程,江山寺”

结合“恪之长安,谒旧友人王相国缙,遂荐于南康……”,因此发生地当在长安至南康的路途上,距端州(肇庆)半程之峡山寺,是否清远飞来峡山寺,当可继续探究。

南康应为现在江西南康市,如是则有疑:自长安至南康,按理不必过端州,除非坐船从西江而下再逆北江而上;按文中意思,到峡山寺是专门去的,不是途经,此“程”当为一天路程之意。因此此文所述还有继续讨论之处。
楚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5日 08:51   来自PC
这个顾夐为唐五代词人。一说作者是裴鉶。潘煜池持后者说。
翩然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5日 09:06   来自PC
要慢慢参读一番。。
楚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5日 09:22   来自PC
这周有意上北峡。早上五时开车上山顶,看日出,观察山势,顺便确定一下和光洞的位置(知道和光洞就大概可以找到归猿洞),为下一次四探作准备。然后白庙下撤,如何?根据杨劲所述,和光洞在最高峰下,洞口宽敞,内壁产五色榴花,鲜艳夺目,作者七、八十年代曾为寻找归猿洞路过此洞,逗留片刻,仍见五色榴花争奇斗艳。按史载,洞内应有文字留下。

一航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5日 10:03   来自PC
赞同 从峡山顶观察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9日 07:58   来自PC
这,该是作者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而编写的志怪传奇文学故事吧。蒲松龄笔下还有更多类似的呢。
  • 0
  • 9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