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被抹去的建筑
hojiei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9月23日 00:39   来自PC

    有个朋友告诉我说,她去台北出差,觉得那里也不过如此,都是些小建筑老房子,最高的也就是101大楼,而且这样的建筑才寥寥几栋,哪里比得上广州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怎么说都是广州比台北更加现代化嘛。当时我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虽然我没有去过台北,但我对广州的新建筑也没多少好感,而电视电影书中的台北却让我觉得它很有味道,它是一个很有历史的老城市。


    一个城市的建筑不仅住人,还承载着感情和记忆,而且还如同记忆一样不会轻易被抹去。只是在今天的清城,那座号称几百年历史的鳌头塔,除了边上被丢弃的几片残砖剩瓦,如今崭新的模样已不能勾起多少往日的记忆。中山公园的牌坊早已不复存在,我可能连无记忆的一面之缘都没有。窄窄的起凤里,还有多少人会想到它竟会和凤城的由来搭上关系?凤凰台就像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凤头三码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凤尾松树岗,凤翼东门岗、西门岗如今安在?上廓街、下廓街又还拆剩多少?


    如今的清城,新换上的和建造中的堤围马路、绿化广场以及一栋栋高楼,处处在彰显着现代化的宜居城市。每当外来的客人看到江边的景色忍不住赞叹清远好靓的时候,我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明媚的阳光下,整齐的绿化与栏杆,高楼林立的北江沿岸,真的是有点似模似样了。可是一想到旧城那些破败的旧街,我就马上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是啊,这些残存的老房,随着一栋栋高楼的不断竖起,如今已是败相尽露,残余的街道也是体无完肤、面目全非,又有谁还可以从它们身上想象出昔日——只是到建国初期,再久远一点的就更不用提了——清城的半点风情?而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又有多少人会去回味过去熙熙攘攘人潮拥挤,到了雨季又大水浸街撑艇出行的景象。


    关于清城的历史,其实我也只是略知只皮毛。教科书上没有,大人谈得最多的就是5.12水大,电视里提到的只是旧城改造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为人们的休憩娱乐提供了场所;至于拆了的是什么地方,它是否是在清城的中轴线上,和凤城的由来或历史有什么关系一律欠奉。当然我自己也没有这样意识,更没有想到要去做记录,即便后来有了照相机,也不知道要去拍一两张歪歪斜斜的照片去留住曾经的历史。


    然而,即使没有照片,我还有记忆:虽然没有进去过,但每次闭目回想,旧区府大门总是浓荫密布;那条可以直望北江甚至更远的南门街总是充满人气,走在路上的都是营生的人群,或摆摊或办事或购物,晚上更是灯火通明,水泄不通;上下廓街的商铺房屋大多会有阁楼、骑楼,那些砖木建筑各自以其自身的纹理雕刻着岁月的痕迹;每隔不远就有一条四通八达的小巷,湿润的石板路上长满青苔。我试过在三码头帮母亲推着大板车运送药材,试过放学在下廓街的小巷里吃上一碗今日再都食唔返嘅馄饨面,试过俾古巷尾左二巷的老婆婆称作“挜拃”,试过左盼右盼才盼到父亲赚到钱终于能在大观酒店吃上一顿饭,也试过做错事被父亲处罚天天由学宫街的清师附小,沿着大观街、下廓后街、下廓二街,经过酱油厂、发电厂、火柴厂、化肥厂、船厂一路走回飞水街,一切都像是发生在昨天,但恍惚间,一切也都已成为昨天。喝早茶的凤景、海上皇宫和金龙酒楼、买文具的百货大楼、看电影的工人文化宫、缓缓开来的渡轮早已成为记忆。从前顺口说出的车过河,如今却想要考究一下究竟是名词还是动词。


    记得母亲工作的药店就在河边,每天放学去到药店等她下班,我都会跑到后院去玩,打开后门就是北江,脚下是高高的斜坡,斜坡上都是乱石,下了斜坡来到岸边可以一直沿江走上南门口。两边的民房则很少有这样的大院,最多是在河边有个小阳台,阳台上再摆些盆栽。我小时候就很经常在这些阳台之间随意穿行游玩。只是现在清城已经没有这样的房子了。我很记得第一眼看到江口镇、阳山青莲镇的旧城有一种很特殊的亲切感,如今说来,恐怕是因为那里真的有点像我记忆中的清城。


    现在想起来仿佛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城市广场将旧区府大院夷为平地,在剩下的几棵老榕树周围建起一座大型建筑,兀自竖立在来来商场隔壁的中轴线上——这里可是清城最中心的位置,但千万不要以为说起城市广场别人就知道是清城,我们隔壁的韶关就有城市广场——这个广场有大屏幕、有大超市、有大酒店、有大型娱乐场所,大有广州大型购物中心的风范,可就是一点都看不到小清城的影子。在中轴线的另一端,房地产商又竖起另一栋第一海岸与之隔江对望。如今走在南门街上的大多只是休闲娱乐和归家赶路的人群,晚上也只会被小车塞得水泄不通,沿着笔直的南门街人们也再看不到远处的风景。


    今天我们还大手笔的在飞来的湖上摆设出一个绿化广场,可是除了傻子(当然,我就是了)谁要大晴天跑去那里玩,而且就算平时去还不能穿西裤皮鞋,不然遇上水浸街那可怎么办。中山公园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就小得连别人的后花园都不如,升级改造完以后就更不要提什么园林了,顶多是个绿化休憩广场,毕竟还有几棵老树。可今天的中山像和纪念碑还有一丝肃穆的氛围吗?小朋友除了沙子,还有什么可玩可看?偌大一个清城,小朋友连个秋千都不容易找到,更不要说看一下马骝孔雀的本来面目了。


    可是这也不能怪那些新建筑的规划师和设计师们,他们的上司根本不希望他们去考虑和关心什么昔日的清城,房地产商们只是着急着怎样在那些拆迁后的废墟上快速地竖起一栋栋伪广州、伪深圳或者伪广州山寨欧洲、伪深圳山寨美国的钢筋水泥建筑,好去满足他们的老板们对金钱的欲望和领导们对政绩的渴求。


    只是这些新建筑单就个体而言,大多在新的时候虽不至于太丑,但一旦稍微旧了老了,就真的会是丑态百出,如同味精汤,趁热的时候还可以喝一下,凉了的话比白开水还要难喝,更不要谈什么味道了。可是当这些建筑扎堆竖立在旧城的时候,那更是另一番情景了。


    上廓街被大片的拆迁改建后,幸存下来的那么一栋孤伶伶的老房子(麦天合),与其说是文物,倒不如说是盆景,而且还是一处不能与新建筑相协调的景观,甚至让人觉得它是在那里丢人现眼。可是又有谁会去关注它今天的遭遇呢?收买烂铜烂铁的、开大排档的、信奉观音菩萨的,谁都可以来鱼肉它;好好的一个正门,连个台阶都不给它下;四周还被一群大小老粗团团围住,任凭你是什么书香世家的千金小姐也优雅不起来。今天的北江沿岸,新竖起的洋房一栋比一栋高,为的是一线和一条线的江景,但它们的设计和内陆的建筑没有什么两样,对于它们来说竖在河边和竖在山边毫无差异。


    古老的城墙早已灰飞烟灭,有着水乡气息的砖瓦木房早已没有了踪影,那些直通河边错落有致的小巷因为不能通车也已没有存在的价值。就剩下这些崭新的、半新的和苟延残息的建筑构成了今时今日的清城。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城市将它的历史全部铲平或变成盆景以后它的未来会是怎样。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地图上标注着这里是清城,如果没有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清城人,还会有什么能告知远方的客人这里是清城,而不是其他二线城市?你可别告诉我是那只染上烈士鲜血的所谓凤凰。


    呜呼,我们有了(味如嚼蜡的)新城的同时,并不代表我们还拥有旧城。



共17条回帖只看楼主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3日 04:48   来自PC
流逝的历史

被抹去的不仅仅是建筑,更可悲的是历史呀。

谢谢楼主勾起我对老清城的忆记.共鸣于楼主对老清城的缅怀和对清远城市发展的反思.

林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3日 07:50   来自PC


感慨啊{:cat47:}

二妞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3日 08:31   来自PC


城市在进步,而人的思维却往往反其道而行。

到底是谁进步了。

硕鼠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3日 08:43   来自PC


写得很详尽,更勾起读者的记忆```楼主充满感情之作```:handshake

青岛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3日 09:13   来自PC


论文出品:lol:lol:victory:

肉夹馍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3日 09:35   来自PC


就这样了

......

你看着顺眼

于是他拆了

你看不顺眼

于是他拆了

.......

一航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3日 09:58   来自PC


同感 旧居巷口的郭氏豪宅 现在变成咏春拳馆后 使其面目全非!和广州陈家祠齐名郭氏祠堂 变成东方红小学后(现下廓小学)今还安在 !!!

日出东方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4日 00:43   来自PC
深有同感,现代人过于功利,对本土文化毫无亲情可言,说毁就毁,说拆就拆,甚至毁真造假,实在愧对子孙。
pblw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4日 02:00   来自PC
看看其他城市巳急速發展,清遠又怎會例外呢!

感謝爸媽在清遠未變以前帶我返來玩,樓主所講嘅地方,

大部份去過!:)
文伟-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4日 22:25   来自PC
新的改造建筑是为了生活物质更加好,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好成绩,

旧的建筑却是本地人情感的寄托,是属于精神层次并有点虚缈看不见的东西,

当今社会是个很现实的,又有几个人会去在乎会去追寻,也许只有本土曾经在这成长过的人,

物质追求和精神寄托我们都是一样需要的,二方面需要有一个适度的平衡,有时我也有种错觉,今天的清远并不是我成长过的清远,只是一座陌生的外地城市,我也是只为生活而要生存在这里{:cat58:}
文伟-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4日 22:37   来自PC
也因此感触,所以很早前我就纯粹为了自己绘了一套上下廓街的面貌速写,让自己老来可以感怀吓:L
hojiei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5日 15:48   来自PC
嗯,版主那几幅素描都画得很不错啊,感觉就像看到从前的老照片一样。

我也纳闷怎么会记成8.12,呵呵,可能是因为我开篇提到的那位朋友的生日就是8.12吧。
星月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9月26日 15:52   来自PC
:victory:
凉风摩旅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3年7月31日 10:40   来自PC
关键是多数的人,特别是为政者,认为高楼大夏就是现代化,就是代表先进,还会给他们带来数不胜数的利益,所以把旧的都拆了,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3年7月31日 11:01   来自PC
再读,思索中。。。。。
孤独的老猫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3年8月20日 17:43   来自PC
一航 发表于 2011-9-23 09:58

同感 旧居巷口的郭氏豪宅 现在变成咏春拳馆后 使其面目全非!和广州陈家祠齐名郭氏祠堂 变成东方红小学后( ...


郭氏。原清城第二富豪。
孤独的老猫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3年8月20日 17:45   来自PC
是5.12特大洪水吧
  • 0
  • 17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