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布衣  楼主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35   来自PC
浮山洞,清远又一大溶洞的惊艳发现  (翩然文字)
第一回合探洞失败!
      我是奔溶洞文化这个召集主题而去的!走过不少山脉,我知道山中蕴藏无数不为人知的溶洞。它们藏匿山野中,有的延绵过省,星罗棋布的散落在清远那些属于哈斯特地貌的山里头。
      此行首探的是一个位于穿窿山与石湖小学所在的田朗村之间水泥路边名叫塘泥墩的地方。从资深老驴东方搜集的资料来看,此洞深约几百米,洞口在路边可看到,约在高30米左右的半山上,是一个旱洞,据说虽无石钟乳,但有石笋之类。向导经过一轮的辗转翻寻之后,才确切找到了入口。年深日久的岁月长河里,已野卉丛生,杂树横恒,切切实实掩蔽了洞的入口。
      入洞前锋,非浮石,大雄哥哥这样的资深老驴不可了。敦实的浮石总能让单薄的布衣有一种安全的依赖感,而精干的大雄却总能谋略过人。正是这最佳的三人组合,掀开了覆盖在浮山洞上百万千年的幕布。
      在一番折腾之后,一身泥巴的四哥与浮石、布衣无可奈何地摇头失望而出。洞不过二十米深左右,更无钟乳、石笋之类。布衣依照向导提供其他溶洞方位决定跟着向导走。因为此行未知因素太多,最后确定八人同行。我肩负着为论坛留下文字资料,以供日后驴友们继续探索的责任,有幸跟着资深的老驴们奔走!
      于是,我们兵分两路,未去过上次溶洞的,在小草芬芳与四哥的带领下,十一人跟着他俩而去。第二回合出发前我是这样认为的,以后的行程应该与塘泥墩的探洞差不多,可以赶回来饱餐一顿农家饭菜的。所以,心无所羁的只带着一瓶水,半包鸡仔饼就随队出发,把炒饭留在LMM的车上。爬坐上一辆皮卡,颠簸在山路上。
      在车上,布衣与向导再三沟通后,很是气馁的在一片老栗林叫小邹停车,垂头丧气的大大叫了声“大雄.....”
      很多次出行我都发现,大雄就是布衣的精神依靠。只听到他在说:“下一个溶洞与刚先那个差不多深的,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再去...”
      60多岁的向导并没有察觉布衣的颓唐之色,又继续兴奋的说,“穿窿山上面还有一个,也是二十多米深的,有鱼的哦!”......
      
别有洞天
      经过石缝,再继续了一个四肢并爬的过道。站起来,头灯往前一扫,三人嘴巴张开合不起来...
      太振憾了!只能用一个“大”字形容!我们激动得细细抚摸着岩壁,多少年的积聚,才有今天的石笋、石柱、石幔。于一块大岩石面前,大雄,西文,我,庄重地划下自己的名字。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妙小如蝼蚁,在这历经数千年的浩瀚溶洞中我们不停地惊呼。一路摸索前行,大雄一边贴上萤光带,并在重要过道上划下标记。经验告诉他,回时不同了方向,我们一定会迷路的。事实上,回时,我们确实迷了路!
      
我们跨过一个个的洞,洞内有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与顶壁立成一线,垂直下来,水珠挂于其中,在头灯下,闪烁着。在数不尽的岩石上,发现了许多石花。有的呈蕾妆,有的绽放着。一切是那么的神奇,石头真的是会开花的。石笋林立影嵯峨,一切都是似在梦中,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西文叔叔还指着地面如蘑菇状的石笋与平洁光滑的地面说:“好象到了月球一样!”地面上有沙,有流水,还有一段是泥浆的。我一个大意,狠狠的摔了一跤。转了一个又一个的洞,到处都听到淙淙流水声。当下提议,不如大家熄灯,感觉黑暗包围的感觉。我闭上眼,虔诚的让自己置身在黑暗中。听着流水声,想象我是妙小的微尘,不经意的漂浮到了这个溶洞里,从此生根,世世代代攀附在石笋上。终于,西文说了句“都无意义的!”就打开了灯,我们都掩嘴而笑!大雄说过的”不能哈哈大笑,怕振落倒挂的钟乳石。其实我们是不信的,但,也是听话的孩子!
      担心外面的人等太久了,我们就结束继续深入。辗转寻着来时路,还好有反光标志。但由于反光标贴太细小的,在这黑暗大包围中,我们竟找错了方向。但在大雄老到的经验之下,很快就找到的来时的方向。至此,一行三人顺利安全退出。时间已经三点多了,以最快的速度收拾行装,前去会合已经探路前去的浮石与红毛泥。
      夕阳西下时,人在归途中!(全文完)
      这次历程,经历了一个丰富的心理起伏。由最初的壮志纠纠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柳暗花明后的惊喜。
       不得不为大自然折服,自然界是人类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人性也应似回归纯真,洁净,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我和溶洞有个约会(西文文字记述)
      众所周知,清远乃溶洞之乡也,包括有已经成为景点的英德宝晶宫、连州地下河、阳山神笔洞等,有些景点还结合了漂流、温泉等元素,如英德的老虎峡暗河漂流、奇洞温泉。这些地方相信各位都有所涉足,并对该类地貌有大致上的了解,本回顾便不复多言了。而在众多户外活动之中,探洞当属少数派。究其原因,探索未知洞穴充满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和危险性,对探索者的户外知识、处变能力、经验、装备和意志等有着更高的要求;另外,溶洞多伴随有地下河,季节气候对水文状况的影响亦不可小觑。
     秋冬季节是探洞的黄金时段,每年的这个时候,布衣TX的心便会不由自主地痒痒了。在10月5、6日的大雾山露营活动中,该TX得知石湖附近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溶洞群,色心顿起(具体症状为双目放光、口腔分泌物明显增多、精神异常亢奋等)。两杯混合着牛骨汤的啤酒下肚之后,布衣兄全不顾大雾山和穿窿山带来的疲惫,拉着数位TX便出发了,此为初探也。
     就在上个星期,布衣TX组织小分队带齐装备再次突袭石湖,探得湿洞一个,此为再探也。
     前两次探洞都有帖子回顾,而笔者因忙于策划占领华尔街及心系利比亚局势未能同行,憾事也。
     爽约两次之后,如果对方是女人,绝对会二话不说删电话删信息删Q号的了。居然还有第三次约会,当然不容错过,于是坚决跟上。
     10.23日,约会隆重登场,布衣TX率领四车近20人轻车熟路地向石湖杀将过来。该TX一现身,村口的吴老太一看,“哎哟不得了,这位仁兄有点面熟呵,莫非是对俺有意?怕怕。。。”伊便一溜烟闪了。
     是日集体探索旱洞,或名之曰一箩谷壳洞,事实证明此洞极浅,初步怀疑向导仍本山派弟子。该向导有个特点,能分别操粤语及国语对答如流,但两种语言表达听后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兵分两路,一路由四哥、小草芬芳率领,进入再探发现的湿洞并开展相关的扫荡、FB等活动。一路由布衣亲领,挑选六名志愿者跟随向导继续探索新洞。正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支,笔者参加后一支队伍,便简要单表此支了。
     向导很热心,服务很到位,但所获信息价值不大。正当大家兴趣索然之际,布衣TX使出后着,原来他一早就做好了功课,得知附近处有一水库,应值一探。众人暗讨:“公主、附马难以一亲芳泽,先泡个丫环、护卫也不赖啊,上啊!”这一探不得了,探出了一个惊俗大溶洞!试问诸君,奶爸容易吗?忙里忙外的还不分昼夜做功课象个勤快的小蜜蜂,真令我等汗颜呀。
     正午我们如莽撞的少年误入美人的香闺,彻底沉醉在无比的惊艳中,晕晕乎不知何去何从,贪婪地用双眼猎食着周遭的美景,时间仿佛停止了。

     洞口极其狭窄,观之除大雄等精干者不能进,浮石体格健硕,动辄不得其入,正当无计可施之际,布衣先生执意钻洞,竟入,浮石、红毛泥学得布衣缩骨大法后现炒现卖亦随后跟上;其一,充分考验领队主力水平,此行布衣、浮石、大雄、红毛泥精于此道,经验丰富,勇当先锋,应对策略得当;其二,装备缺乏,大部分探洞装备皆放置车内,所带装备有限,基本上全部发挥作用;其三,若非众志成城,绝不能成事。以上数要素,缺一不可,总而言之,天时、地利、人和,万事可达。
     既入洞,别有洞天,无处不为景,无处不称奇。此景若何?有翩然美文为证,有幸观之者请少说“哇”字为妙,皆因当天已是“哇”声四起,惊落水滴无数。
     此次约会已识佳人面,从此蓬门为君开。然个中妙处,仍须仔细把玩揣摩。敬请带头大哥们秣马厉兵,备足粮草,择日挥军深袭,西文愿效犬马之劳。
      重新回到乏味的办公室,偶思约会之乐,不自觉呆笑,众同事诧之,答之曰,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35   来自PC
按原计划,传说中一挑箩筐稻壳未能走尽的旱洞其实只是200米就到底了.:L



充满期待的驴子.



钻进去



洞中景象



留个影吧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35   来自PC
第一回合的失望后,西文 翩然 红毛泥 浮石 大雄 布衣 小莫 小邹八人发扬利比亚反对派的革命精神,继续前往寻找新的溶洞.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35   来自PC
前路艰难,利比亚反对派先进的交通工具也不得不让步11路公共汽车了.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35   来自PC
又是一路欢歌一路板栗的山野徒步.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35   来自PC
幽蓝的地下河里面居然隐藏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victory: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35   来自PC
再爬过这仅容只身经过的狭窄通道...........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35   来自PC
亮于眼前的是两个超50000立方米空间的庞大厅堂.

当中的石笋钟乳千奇百态,底下更有暗河淙淙长流.........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36   来自PC
等待大雄相机报道惊艳的溶洞照片...........

照片在46楼

布衣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36   来自PC
9
醉逍遥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47   来自PC
沙发!
青青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0:51   来自PC
坐定定先
胡杨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1:01   来自PC
坐看溶洞
王小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1:01   来自PC
等PP:victory:
浮石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1:17   来自PC
从事户外活动8年来,这次活动或者说不是最精彩的,但绝对是最经典的!

从满怀希望找新洞,到向导也找了N久才找到洞口,再到走了不到十分钟就走完的失望,

继续到无意间发现世人面前超千平方的大溶洞!

再从水渠走了近半小时,再走山路下山,居然走到了出发时的来路!

这一切的一切,如诗如梦幻般出现在今天!

感谢党!感谢人民!更感谢布衣的召集!:victory:
白云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1:32   来自PC
等回顾等PP更新
翩然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1:48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翩然 于 2011-10-25 06:16 编辑




浮山洞,清远又一大溶洞的惊艳发现

一、第一回合探洞失败!

我是奔溶洞文化这个召集主题而去的!走过不少山脉,我知道山中蕴藏无数不为人知的溶洞。它们藏匿山野中,有的延绵过省,星罗棋布的散落在清远那些属于哈斯特地貌的山里头。

此行首探的是一个位于穿窿山与石湖小学所在的田朗村之间水泥路边名叫塘泥墩的地方。从资深老驴东方搜集的资料来看,此洞深约几百米,洞口在路边可看到,约在高30米左右的半山上,是一个旱洞,据说虽无石钟乳,但有石笋之类。向导经过一轮的辗转翻寻之后,才确切找到了入口。年深日久的岁月长河里,已野卉丛生,杂树横恒,切切实实掩蔽了洞的入口。

入洞前锋,非浮石,大雄哥哥这样的资深老驴不可了。敦实的浮石总能让单薄的布衣有一种安全的依赖感,而精干的大雄却总能谋略过人。正是这最佳的三人组合,掀开了覆盖在浮山洞上百万千年的幕布。

在一番折腾之后,一身泥巴的四哥与浮石、布衣无可奈何地摇头失望而出。洞不过二十米深左右,更无钟乳、石笋之类。布衣依照向导提供其他溶洞方位决定跟着向导走。因为此行未知因素太多,最后确定八人同行。我肩负着为论坛留下文字资料,以供日后驴友们继续探索的责任,有幸跟着资深的老驴们奔走!

于是,我们兵分两路,未去过上次溶洞的,在小草芬芳与四哥的带领下,十一人跟着他俩而去。第二回合出发前我是这样认为的,以后的行程应该与塘泥墩的探洞差不多,可以赶回来饱餐一屯农家饭菜的。所以,心无所羁的只带着一瓶水,半包鸡仔饼就随队出发,把炒饭留在LMM的车上。爬坐上一辆皮卡,巅波在山路上。

在车上,布衣与向导再三沟通后,很是气馁的在一片老栗林叫小邹停车,垂头丧气的大大叫了声“大雄.....”

很多次出行我都发现,大雄就是布衣的精神依靠。只听到他在说:“下一个溶洞与刚先那个差不多深的,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再去...”

60多岁的向导并没有察觉布衣的颓唐之色,又继续兴奋的说,“穿窿山上面还有一个,也是二十多米深的,有鱼的哦!”......

无可奈何的布衣拉着大雄与浮石即时在栗树林查看谷歌地图。最后,他们依照卫星地图资料锁定了穿窿山附近一个高山湖泊,打算放弃探洞,改为探路。绕看这高山湖泊,希望能探出一条驴行的新路线。

二、兵分两路后...

有了新的目标之后,一队人便一路休闲玩耍起来。

多久没有试过这样徒步山间了,路上时不时偶遇上栗树林,捡拾三几些栗子于背包中。看着阳光斑驳如诗般护着遍地的落叶,淡泊、宁静。栗子树承载着时光冷喧、枯荣更替、毫不含糊的一路向晴。我喜欢这样的树,喜欢这样的枯荣不惊!

越过几许村舍,补充水源后,继续向着既定的方位出发。一行八人,缓缓地沿着山体上攻。

本身石湖村处于一大片开阔平地中,海拔已有440米左右。我们绕山上下行走,在海拔400米左右的时候,终于见到阳光下的粼粼之色了。爬上大堤,向着天空大嚷着释放见到湖泊的喜悦。

如果这个不是既锁定的湖泊,我也不愿再深入了。因为我知自己在有限的物资下,还有体能原路返回。再深入寻找的话,就跟不上了。

带着急奔疾走的姿态沿着这个湖泊的边缘冲向前的。奔走在湖边的湿地上,极目远眺,四面都是山。初露绿意的草芽上是密密匝匝的小蝗虫,人走过,全扑到水面里浮游起来,不一会儿,又自行爬出。

四面的青山,前前后后的堆叠起来,把湖泊团团围绕住。触目惊心的绿意,一浪浪扑在眼前,灵魂跌倒又爬起。我很想作壁上观,却逃不出这绿意盈盈,唯有沉沦其中,与山水一色。

三、发现浮山洞

一轮休整恢复体能后,布衣开始研究身旁潺潺流水的洞口。

确切来说,这只是一个出水口,根本不需要研究。一眼望尽,上方的石头已抵入水面了,还有研究的必要吗?为眼前的湖光山色正迷醉了我,根本不屑于还可以找到溶洞的可能。正当我环湖走一遭回来时候,布衣在忙着脱鞋脱袜,准备下水。正当大家研究还有谁一起的时候,后面的湖泊传来“哇啦啦...”的水声。这是下水前的一段小插曲了,一群牛,正休闲的从湖的远方趟水而来。大师们抓起相机,顾不得准备下水的布衣,一阵的猛拍。急得布衣呱呱嚷着找刚放好的相机,可没人理会他。可怜的他从水中爬出,找到相机后牛却又远去了,只能无奈的望牛捶胸。惹得大伙狂笑!

其实浮石也放弃找到溶洞的可能性的,只有红毛泥愿意陪他走一遭。可是布衣一直以来都是垂涎当年小浮石变成如今浮大石的一身肌肉。厚实,有安全感!

最后商议,由浮石、布衣、红毛泥三个一起下水。水不深,只到大腿处。三个人,在石壁上一阵敲敲打打,用灯照来照去,除了头顶上方一个脸盆大的石缝外,一无所有。据一直守在洞口旁观的西文叔叔说,正是布衣在哪个石缝上照来照去,摸来摸去的,皆因我当时追牛而去了,错过了精彩争议。最后敲定,拿着绳子爬上那个石缝。我猜想他们三个当中一定是浮石先爬上去的吧,老驴,经验够!

待我回到时,他们三个已不见踪影了。只有大雄与西文守在洞口,他们三个果然从那个石缝爬了进去。大雄与西文稳稳的守望着洞口,竖起耳朵静听内面的变化。我却东逛逛,西溜溜的,赏尽了湖光山色,不停用傻瓜机拍秋色印染的青山、翠绿湖水的倒影。手心抓上一把蒲公英,向着湖水吹去,漫天的飞絮由心散开,便会在枯黄中勾勒出春天的气息。这个季节的种子,明年后,便是笃定立于青山,傲笑浮世!

在等待的过程中,由于小莫急走中牵引了旧患便与小邹先行按原路返回。在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后,终于先行出洞的布衣,带着一身泥泞下水来了。接着是浮石,之后是红毛泥,只见布衣喜形于色地描述洞内情景。但我同大雄深知布衣吹牛的功力,根本不相信。直到他拿出防水相机,打开我们看后,我、西文、大雄全惊呆了: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笋大小各异。浮石说溶洞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诱惑下我们当下就决定,第二队再探入去。大雄走前面,我走中间,西文压后。

四、别有洞天

只见大雄敏捷如猿猴,三两下就钻上去,把绳子穿在石笋上。我琢磨着,能钻过那个石缝吗?大雄看出我的疑惑,轻松的说,“怕什么,浮石都能上的,你肯定可以!”。咬着牙,四肢并爬,把绳子绕着手掌,象蛇一样的在岩壁内蜿蜒向前。指尖触摸出粗糙感觉,身上,全是泥浆。终于明白前队的三人为什么下来象是泥人一样了。最后轮到西文叔叔上来,叔叔显得有点笨拙,也有点不知所措了。大雄哥哥又再重复浮石能上来的那句话。可以说,能爬进这石口,全赖有浮石精神在。

经过这石缝,再继续了一个四肢并爬的过道。站起来,头灯往前一扫,三人嘴巴张开合不起来...

太振憾了!只能用一个“大”字形容!我们激动得细细抚摸着岩壁,多少年的积聚,才有今天的石笋、石柱、石幔。于一块大岩石面前,大雄,西文,我,庄重地划下自己的名字。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妙小如蝼蚁,在这历经数千年的浩瀚溶洞中我们不停地惊呼。一路摸索前行,大雄一边贴上萤光带,并在重要过道上划下标记。经验告诉他,回时不同了方向,我们一定会迷路的。事实上,回时,我们确实迷了路!

我们跨过一个个的洞,洞内有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与顶壁立成一线,垂直下来,水珠挂于其中,在头灯下,闪烁着。在数不尽的岩石上,发现了许多石花。有的呈蕾妆,有的绽放着。一切是那么的神奇,石头真的是会开花的。石笋林立影嵯峨,一切都是似在梦中,有点不真实的感觉。西文叔叔还指着地面如蘑菇状的石笋与平洁光滑的地面说:“好象到了月球一样!”地面上有沙,有流水,还有一段是泥浆的。我一个大意,狠狠的摔了一跤。转了一个又一个的洞,到处都听到淙淙流水声。当下提议,不如大家熄灯,感觉黑暗包围的感觉。我闭上眼,虔诚的让自己置身在黑暗中。听着流水声,想象我是妙小的微尘,不经意的漂浮到了这个溶洞里,从此生根,世世代代攀附在石笋上。终于,西文说了句“都无意义的!”就打开了灯,我们都掩嘴而笑!大雄说过的”不能哈哈大笑,怕振落倒挂的钟乳石。其实我们是不信的,但,也是听话的孩子!

由于怕外面的人等太久了,我们就结束继续深入。辗转寻着来时路,还好有反光标志。但由于反光标贴太细小的,在这黑暗大包围中,我们竟找错了方向。但在大雄老到的经验之下,很快就找到的来时的方向。至此,一行三人顺利安全退出石口,回到湖泊边。时间已经三点多了,以最快的速度收拾行装,前去会合已经探路前去的浮石与红毛泥。

翻过湖泊的堤边,进入了一个人工暗渠。与水松坑的暗渠是一模一样的,但比水松坑的长一半有多。一路的低头趟水,跌跌撞撞过了三十分钟有多后,终于重见天日。红毛泥正躺在木排上等我们,来不及休整,再次走上山脊,翻过山梁便走上机耕路。顺着浮石在地上划下的标志,顺利会合上浮石。才发现,这个涵洞,令我们走少很多山头。此时,已经四点半有多,一抹斜阳暖暖的铺洒在山野间。

夕阳西下时,人在归途中!(全文完)

这次历程,经历了一个丰富的心理起伏。由最初的壮志纠纠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柳暗花明后的惊喜。

不得不为大自然折服,自然界是人类本身赖以生长的基础。人性也应似回归纯真,洁净,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翩然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1:49   来自PC
本帖最后由 翩然 于 2011-10-25 10:13 编辑



翩然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1:49   来自PC
上照片

翩然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1:51   来自PC
上照片

翩然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1年10月23日 21:52   来自PC
上照片

  • 0
  • 135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