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粤北第一跑  楼主
发表于 2008年12月11日 22:13   来自PC

中长跑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合称。

  现代奥运会以前,人们没有重视研究和改进中长跑的技术。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用前脚掌外侧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用前脚掌着地,摆动腿积极下压,脚着地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形成“扒”地动作,适当缩短步幅,加快步频的跑法。7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高频跑”,其技术特点是;后蹬结束后,小腿后摆很小,没有明显的折叠动作,迅速转入前摆,摆动腿脚掌着地时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小腿自然下落与地面近乎垂直角度,没有明显的“扒”地动作,而且,前摆大腿抬的也不高,这样就缩短了两腿交换的时间,步长相对减小,提高了频率,加快了速度。
  过去高大运动员采用大步幅跑的技术,矮小运动员采用“高频跑”技术的模式已被打破。例:1992年奥运会3000米决赛中,独联体选手罗曼诺婕,个子很矮,途中跑也是高频跑技术,实力并不占优势,但在最后100米外突然加大步幅跑,以有力的冲刺跑战胜其同胞多罗夫斯其克,以0.81秒之差险胜而获金牌。
  上体平稳,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小,躯干前倾角度易保持,摆臂动作轻松自然,多余动作少。两脚落在同一条线上,上下肢配合协调,重心投影点与着地脚距离较近,身体由着地到腾空位移较快,因而很适合中长距离的途中跑技术。不足之外:步长相对较小,容易造成身体重心过高,膝关节蹬伸不充分,影响了大腿积极前摆,使大小腿折叠幅度过小,影响了腿部中小肌群的交替放松程度。因而单步实效性差,不利于发挥速度。一般情况下,内脏器官功能好的运动员采用“高频跑”,腿部力量强的运动员增大步长较为适宜。因此,在保持较高步频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步长(掌握变速跑、冲刺跑、疲劳时不变形等技术)的跑法是目前中长跑的发展趋势。中长跑技术新的发展趋势,特点强调局部肌肉群的力量,重视脚的着地缓冲技术,保持脚掌肌肉及踝关节的功能状态,加快末端关节的用力速度,使脚的“扒”地动作更加积极。



共1条回帖只看楼主
粤北第一跑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8年12月11日 22:37   来自PC


俺胖冬冬的人最怕就是跑步

dd85001

跑步能减肥:lol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