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清远客家鸡公狮
山水  楼主
发表于 2014年4月29日 22:49   来自PC
清远客家鸡公狮是南派舞狮独有一个流派,特点为流行于清远客属地区,用于庆典、僻邪、祭祀、强身健体等,具有灵巧、配乐清脆悦耳,一般舞狮后进行传统武术表演,并细分为两个流派,客家鸡公狮和猫狮,客家鸡公狮以清城区为代表,清朝及民国时期下廓街,源潭、龙塘为代表,形似雄鸡,舞时生猛灵巧,配乐悦耳多变,具有兴旺、喜庆的作用,目前基本处于失传的状态。猫狮以英德、清新区、佛冈为代表,形体较细,配乐轻快,目前仍有小部份村落在传承。现在清城区源潭镇青龙村委会以龙狮田自然村为训练基地,申请清远鸡公狮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开棚舞狮、掺拜祠堂、鸡公狮赶龙,两狮相会、采青等最为有特色。

共2条回帖只看楼主
阿强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4年4月30日 13:18   来自PC
:lol:lol:lol:lol
山水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14年4月30日 18:23   来自PC

250历史鸡公狮拟申报省级非遗



清远日报新闻 时间: 2014年04月30日 来源: 清远日报

作者:卓小畴 罗金华

[img]http://www.qyrb.com:7777/content/20140430/****处理标记:[Article]时,%20字段%20[SnapUrl]%20在数据源中没有找到!%20****[/img]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龙狮田村潘氏宗亲文化交流活动的既定程序。

  26日,清城区源潭镇青龙村委会龙狮田村上下一片忙碌,准备迎接各地前来交流的潘氏宗亲。按计划,龙狮田村准备在祠堂后方的空地里,让村里的清远鸡公狮与各地来的南派舞狮进行表演交流。一大早,村口便插满彩旗,鸡公狮队热了一回身。

  晨风吹过,彩旗响起了猎猎声,头顶上的乌云盘旋而来。“要是下雨可怎么办?”村里开始有人担心。话音未落,雨水果真下了起来。虽然雨来得突然,但站在村口迎接各地宗亲的狮队并没有四处避雨,狮队成员站在雨中,该敲锣打鼓的敲锣打鼓,该舞狮的舞狮。祠堂后方空地上则一片混乱,村民冒雨将摆放好的桌椅收回屋里。

  “来,避一下雨。”不知哪位热心村民,搬来了两大把太阳伞,凑合着当雨伞用。锣鼓声中,各地宗亲驾着小车陆续到来。

  龙狮田村民理事会理事潘庆文介绍,龙狮田村常住人口有1100多人,建村已有300余年,是清远市最大的潘姓客家人聚居地。当天,来自佛山南海、肇庆广宁、四会和清远英德、龙塘、清新三坑等地的潘氏宗亲,被引到村里的祠堂就坐。几十位宗亲聚在逼仄的祠堂,对照墙上的族谱排辈讲述各自的源流。

  受雨水影响,原定的舞狮交流表演简化为鸡公狮在祠堂前祭拜先祖,引来村民打伞驻足观看。

相关新闻

清远鸡公狮拟申报省级非遗

  “龙狮田鸡公狮有250多年的历史,是客家人从中原带来的传统文化。”据潘庆文介绍,今年,他们拟进行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将鸡公狮打造成为清城区具有标志性的地域文化。

  资料显示,龙狮田鸡公狮以青竹、硬纸、花布、明镜、铜铃、羽毛为制作材料,由狮头和狮被两部分组成。狮头形似雄鸡、鸡冠鲜红,向前弯曲、略显夸张长大,颜色以黑白相间,面型以虎相。狮被制作以花布为材料,颜色错落有致,深浅有序,层次分明。其配乐以大钹为主,配合以铜锣、高腰鼓、手鼓。鸡公狮舞最大特点是舞动时神态优美,模仿公鸡的轻盈步伐,一会儿猛跳飞跃、一会儿故作后退,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前瞻后顾,一会儿低头探路。

  潘庆文表示,龙狮田村今年计划组建一支专业鸡公狮队,并将其整套表演技艺录制成光盘,供村里的青少年学习。今年底,他们还计划举行一次舞鸡公狮旺龙节活动,进行鸡公狮舞表演。

  清远日报记者卓小畴

  ↑龙狮田村独有的鸡公狮有250多年的历史,当地已准备申报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在观看鸡公狮表演。

  

  ←←26日上午,通往清城区源潭龙狮田村沿路村道上插满彩旗,这里的潘氏宗亲举办联谊活动。

  ←寻根探源。

  

  清远日报记者罗金华摄

  • 0
  • 2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