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造保卫战★
九龙起义后,国民党英德反动当局叫嚣“要铲平金造土共”。金造军民在粤桂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指挥部的指挥下,击退国民党军队、地方反动武装2月13日、18日2次进犯。3月5日敌人出动2000多人第三次进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边区人民解放军指挥部决定撤出战斗,乘夜色掩护1000多名群众撤离金造村。次日,敌人见村中空无一人,恼羞成怒,对金造一带村庄肆意抢掠,放火烧屋,400户遭破坏,100多间房子被焚烧,110多人惨遭杀害,其中34户全家遇难;100多人被抓走。
.
英德九龙镇,地处英德西南部,丘陵与盆地相互交错,英西峰林连绵其中。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处处凝结着红色的记忆。就在中国革命最为波澜壮阔的上世纪40年代,在九龙镇有一对父子,父亲是国民政府乡长,儿子是共产党地下党员,他们虽各为其主,但父亲始终支持共产党抗日,并在解放战争关键时刻投诚,支持儿子发动起义,推翻两个乡政权。这段历史成为九龙镇的一段传奇。
日前,记者赴英德九龙镇,查史料、对话革命老人、走访革命遗迹,为读者还原这段光荣的历史。
抗日战争进步乡长支持儿子成立抗日队伍
1938年冬,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后,开始进犯粤北。由于英德是京广铁路(原粤汉铁路)所经之地,在1943至1944年间,日本侵略军开始进犯英德九龙。据史料记载,1944年夏,日寇派飞机轰炸九龙镇金造村,从飞机上投下数枚炸弹,炸死1名金造村民,炸伤2人。1944年,九龙成立了抗日自卫大队,由当时国民党黄寨乡(即九龙镇)乡长罗佛金任大队长。罗佛金是一名进步乡长,对当时的中共地下组织十分友好,他也是一名爱国人士。
1944年夏,日军为打通粤汉铁路,再次进犯粤北。当时中共地下党组织阳山中学的师生,在暑假里下乡进行抗日宣传。其中,有一支由10名学生组成的抗日宣传队从阳山来到九龙地区,而该宣传队的负责人之一就是罗佛金的儿子罗发,当时17岁的罗发已是共产党员。宣传队到达九龙金造后,得到罗佛金的帮助和支持。他将宣传队员安置在乡抗日自卫大队所在地,并免费提供食宿。宣传队员向抗日自卫大队官兵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唱抗日歌曲,并在九龙乡街头通过发传单、贴标语、贴漫画的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抗日。
1945年1月,中共北江特委决定在九龙地区组建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该设想也得到了罗佛金的支持。在中共地下党员的促成下,罗佛金将自己的一挺机枪、28支步枪、3支短枪等私产交给了儿子罗发,由罗发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抗日小分队。该队伍成立不足10天,就开赴前线投入战斗,在当时的清远太平乡成功打掉了一支汉奸武装,活捉19人,缴获长短枪17支及物资弹药一批。此后,该支队伍还参加了夜袭清远日军驻地、截击国民党反动特务武装等战斗。
解放战争父亲将人枪交给儿子发动起义
1948年,罗发调回英德九龙,回到了故乡。同年11月,为了开辟粤桂湘边区,中共英西县委决定在九龙举行武装起义。
据当时起义的金造村革命老人罗廊英(今年85岁)介绍,当时起义的迫切任务是弄到枪支武装,并尽量争取拉拢国民党进步乡长罗佛金,得到他的支持。
在其子罗发等人的配合下,中共在九龙的负责人向罗佛金介绍了全国的革命形势,一向对共产党十分友好的罗佛金同意将全部人员、武器装备(轻机枪3挺、长短枪100多支)交给共产党,支持中共武装起义。因患有脚疾,且有妻儿老小,罗佛金与除其子罗发以外的罗家家属没有参加起义,而是转到香港居住。
1948年农历12月18日,起义部队在罗佛金捐赠武器的装配下,以金造村为据点,组织群众加入武装斗争,军事目标是两个乡公所、一个警察所,两个反动据点,起义部队分两路攻打黄花乡(今明迳乡)及九龙地区。最后,起义军和平进入九龙地区乡公所,在黄花乡,起义部队消灭敌人1个自卫中队,缴获轻机枪1挺,长短枪10多支,子弹1万多发及物资一批。起义军打下乡公所后,开仓放粮,将粮食发放给当地农民。
敌人反扑罗发率军民粉碎国民党三次反扑
九龙金造起义推翻了国民党两个乡政权,英清阳边区解放大队(简称太阳队)也随之建立,罗发任大队长,以防范敌人的反扑。金造起义让国民党极为恐慌,国民党英德县长周文浩坐立不安,四处拼凑反动武装伺机反扑。
为了迎战反扑,太阳队一面增加武装人员补充力量,一面联系上级武装请求支援。随后,一支由友军(包括当时的火箭队和桂东队)300多人组成的部队挺进连阳,跳出九龙金造地区,随时准备迂回打击反扑敌人,与金造太阳队内外呼应。
1949年2月13日,反动武装600余人,分正面和侧面向金造地区反扑。正面反扑的目标是金造庙角山,而当时只有8名民兵守卫此山。民兵居高临下,依靠山上大石头作掩护阻击敌人,使敌人无法前进。当日深夜,守在外围的友军突然出现在敌人背后,用密集火力向敌人扫射,敌人措手不及连夜逃走。正面反扑首败,从侧面反扑的敌人恼羞成怒,首先在一没有太阳队驻守的九龙圩(地名)内焚烧商店民房、洗劫财物,随后对苏坑(地名)发起进攻,均被游击队、民兵击退。击退敌人反扑后,军民以金造为中心,在各个村庄挖战壕、筑堡垒,民兵加强巡逻。
2月18日,不甘失败的敌人又组织第二次进攻,集结1000人向庙角山发起进攻。敌人先用炮击,又以轻重机枪集中火力扫射,驻守军队利用坚固防御工事以逸待劳。当敌人轰炸后向阵地冲上来时,太阳队密集火力扫射敌人,使敌人寸步难进。下午,友军(东风团)从大芒窝迂回威胁敌军退路,与庙角山军民同时发起内外总攻,打得敌人连夜撤逃。1949年3月,国民党又组织3000多人的反动武装,三面合击九龙地区。由于兵力悬殊太大,太阳队及友军在同敌人正面交锋一段时间后,及时转移1000多名群众撤出金造地区。安置好群众后,太阳队主力人员随友军东风团打回广宁、四会、清远等地。同年6月,太阳队回师英西,并在10月份会合解放军,解放九龙地区。
红色事迹,代代相传。虽然已经过去了60余年,当初参加革命的前辈或年过八旬,或离开人世,但九龙镇人却将这一段峥嵘岁月记录在金造村的革命历史陈列室里,供九龙的后辈去瞻仰。
如今,进步乡长罗佛金已经去世,被安葬在金造村的一座山上,眺望着这片故土。儿子罗发今年已是84岁高龄,身体健康,目前定居在广州。据九龙镇工作人员介绍,罗发经常回家扫墓拜祭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