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帖子内页:梦幻天堂(转)
913zgc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3:30   来自PC

梦幻天堂

文章来源:清远日报


   天堂山位于清新县沙河镇桂湖村,横跨沙河、浸潭、桃源、石坎四镇。纵横20多公里,海拔1000多米,为清新县第二高峰,雄伟壮观,气势非凡,风景绝佳。她以自然朴素、原始生态的天生丽质吸引着广大游客,被人们称为“山青水秀、风景秀丽的森林公园”,同时也被誉为滨江山区的一座“仙山”,更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月朗星稀,金风飒爽。我们一行七人手握电筒,足蹬胶鞋,正式启程登山。
  从桂湖村往西前行,一路上只见古松古枫连绵于沟谷,其势逶迤。秋风吹过,绿涛翻滚,各种古藤,或攀援石壁,或倒吊悬空,颇有艺术特色。
  沿着弯曲的山径向上攀登,开始时大家步伐矫健,身兼向导的护林员提醒我们:慢慢行,步子放松一点,前面的路还很长。
  果然,山径越来越陡,45度角的斜坡,令我们越走越吃力。
  左拐弯,右拐弯。山道连绵,曲径通幽,蜿蜒而上。我累得气喘吁吁,衬衣犹如水洗一般,双腿仿佛失去控制,麻木而没有知觉,恰好路旁古松下有一大圆石,便一屁股坐下来,再也走不动了。
  歇完再走,走一段再歇。经过多次循环反复,我们终于来到了古代瑶胞遗址———石岗城门。
  相传古代有数千瑶胞在天堂山居住,耕田打猎,自给自足。为防备官府和山贼的骚扰,瑶胞在天堂山居住地修筑了10多华里的城墙,修建了三个城门———石岗城门、风门坳城门和望军山城门。其中望军山城门保存完好,两旁大石壁立,城门穿洞而过,中间用大树横闩,稳固安全。
  石岗城门前山道,山石环拱,嶙峋陡峭,古迹斑驳,嵯峨竖叠,历经数百年仍雄姿多彩!
  跨过石岗石城门,清风亭就在眼前。天堂山上的第一级“平原”豁然开朗———奇峰幽谷、怪石嶙峋、松竹婆娑、泉水潆洄。“山上有高山,山上有平原”———这就是天堂山的奇妙之处。清风亭后面,有一眼“仙景清泉”,掬一捧泉水细细品味,甘醇润喉。
  据介绍:天堂山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开发的1000千瓦时的水电站有5个,还可多级发电。看来天堂山真是有取之不尽的资源。
  喝完“仙泉”,体力大增,我们又向天堂顶进发。经过长达三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天堂山第二级“平原”———天堂顶。
  进入天堂顶平原,我恍如进入了静逸超然的世外桃源,丛林深处,奇观胜景层出不穷,遍地的相思、松柏、杨梅、黄甘竹,郁郁葱葱,秀木繁荫。面对绮丽娇媚的天堂顶,我仿佛走进了古代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正是“山环水绕君且住,人间胜地乐无边。”
  拾级而上有一古庙,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古庙成了游击队的宿营地和指挥中心,为解放滨江乃至清远起着巨大的作用。古庙是值得流连凭吊的地方。如今,国泰民安,人民丰衣足食,上山祈福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晚上看夜景,天堂山是理想的地方。夜幕横空,一片灯光灿烂,争辉并照,有如繁星降落人间,令人如痴如醉。游人围坐篝火旁,品尝烧烤鸡翼,呷着甘醇啤酒,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饱餐之后,有的如情侣相拥,喁喁私语,有的静坐树丛,倾听天簌之声,有的仰卧草丛,指点天幕繁星,真是乐趣无穷。正如古诗云:“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古庙南边的平地上,一溜儿排开十多个摊档,出售各种食品和祈福用品,还有遐迩闻名的皮蛋粥、沙河粉和客家擂茶,仿如天街夜市……
  黎明时分,我们踏着露珠,登上天堂山最高点,迎接日出那辉煌的一刻。早晨的天堂山,扫除了秋夜的朦胧,把真实的面目呈现在我们面前:尘埃不染的青山,广袤深邃的天宇,洁白无瑕的瀑布,碧绿如玉的池塘,一切都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来到清代探花陈伯陶祖墓前,我被墓道前的四支华表所吸引,华表用大理石雕刻而成,高六米,重约三吨,记录了清朝同治年间探花陈伯陶及其后人的功名,经历了三百年的风雨洗礼,仍然屹立在天堂顶,成为了天堂山上一处不可多得的名胜古迹。
  华表中间,有一个小湖泊,当地人称为“状元湖”。每年春天,碧水盈盈。仿佛是镶嵌在天堂山上的一块碧玉。
  陈氏祖墓位于天堂顶中央,背倚天堂山脉,左首铜鼓峰、右首望军山,遥相呼应,宛如众星拱月,一条笔直墓道,直达“状元湖”,连接天际。
  华表柱下观风景,正是绝佳处。向南,望军山犹如一位安详的少妇,倚山而睡。相传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在桂湖征集民工,一位新婚不久的少妇,丈夫应征而去,少妇等了一年又一年,望穿秋水,疲倦而睡,坐化成山,人们称此山为“望君山”。后来瑶胞在此居住,在“望君山”顶峰设立烽火台,以防备官兵的骚扰,故又叫“望军山”。
  向东,豆腐墩“?望台”是望军山的前哨阵地,旁边的“旺相湖”可种水稻,保证粮食自给自足。湖畔有一块田黄滑石,阔如大床,床头石罅隙长出一株碗口粗松树,盛夏时犹如一把大伞,凉爽宜人,人们叫它“石床耸翠”,相传八仙之一汉钟离经常在此乘凉。
  护林员指着前面的云雾山遗憾地说:“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如果是清明节,云雾山上云雾缭绕,形成一条云梯,直达天堂顶仙庙,十分壮观。”
  是啊,天堂山上风光无限,“远观东南三千界,近视西北十二洲”。短短一天时间,怎能游览完毕。铜鼓顶峰的“清兵军营遗址”,以及附近的“将军跑马进皇城”的风水景点,大闸顶峰和二闸顶峰之间终年积水,搅不混浊的“龙狮湖”,有二百年历史的“横档圩遗址”等,未能亲临观之,颇感遗憾。
  随着天堂山的名声日盛和投资者的介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堂山与“温矿泉”一样,成为清新县南北遥相呼应的两个旅游胜地,成为人们旅游的好去处。
相关视频:
《北江纪实》视频播放地址:

共11条回帖只看楼主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3:34   来自PC
想必是指罗壳山脉东南尽头的望军山吧.
913zgc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3:43   来自PC
原帖由 布衣 于 2009-2-26 13:34 发表

想必是指罗壳山脉东南尽头的望军山吧.


正是:victory:

原来叫望军山,后来沙河那边搞旅游开发改叫天堂(塘)山,有人说登此山就变成了“上天堂”,意头不好:lol 于是又有人改叫天湖山——因山上有湖;P

[ 本帖最后由 913zgc 于 2009-3-15 18:04 编辑 ]
小羊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4:05   来自PC
:lol :lol :lol
holly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4:14   来自PC
布衣一行没有到此一游吗?看来此贴会刺激到布衣等人那条敏感的神经…
小孔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4:30   来自PC
哇..........好靓啊~``
小孔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4:31   来自PC
顺便说一句..视频播放不了
湾仔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4:51   来自PC
可以骑车上去!
913zgc  楼主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5:28   来自PC
原帖由 小孔明 于 2009-2-26 14:31 发表

顺便说一句..视频播放不了


上集不行,下集可以播放:lol
adminaco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8:03   来自PC
陈凤台的曾祖父(文公)携家人从外省迁入南雄珠玑巷。文生鼎,鼎生万山,万山生辉(凤台),凤台生七子(长子谟,次子宣,三子英,四子凯,五子润,六子图,七子仁)。陈凤台的家族从曾祖父迁入珠玑巷,到他儿子这一代开始从珠玑巷南迁,经历了五代人,大约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陈凤台的家族当年在南雄应该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家族,其本人是宋朝进士,谏议大夫,所生七子均有功名,称为“七子流芳”。从现有的资料中,对陈凤台的记载甚少,只从其族谱中知道是宋进士,官至谏议大夫,墓葬清远县蒙里驿九龙潭(即现在清新县禾云镇桂湖村的天塘山)。至于陈凤台生于何年卒于何时,为何安葬在离珠玑巷三百多公里远的天塘山上,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据新会的《陈族世谱》记载,陈凤台的第三个几子陈英(宋进士,宣议大夫),也安葬在天塘山上。但目前只知道陈凤台的墓址,还未找到陈英的墓址。

陈凤台的父亲万山及万山的次了陈炜都葬在南雄珠玑巷的华萼山。为何陈凤台及其三子陈英安葬在清新县的天塘山。在陈凤台长子陈谟撰写的族谱中有这样的记载,从珠玑巷南迁各地时“是时兄弟七人,子侄二十八人,偕族人三十余人”,说明当时七兄弟均健在。“有登舟而往,有步陆而行”。大部分已到了台山、新会、东莞、鹤山等珠三角地区,其中六子图迁到清远城。不管登舟而往或者步陆而行,当时清远都是他们兄弟南迁的必经之路。特别登舟而往者,是必定要从南雄的浈江到韶兴,由北江先到清远,再到达广州,然后再到珠三角各地。由此可以推测,陈凤台可能是跟随其子在清远居住过一段时间,死后安葬在天塘山,或者是其在清远的后人,发现天塘山的风水宝地后将陈凤台的遗骨移葬到天塘山。天塘山虽然地处偏僻之地,但当年很多人为了躲避苛捐杂税,走进深山老林去开荒种地。这是一个世外桃园,现在还有很残墙断壁的遗迹,说不定陈凤台作为一介文人学士,也可能隐居深山安度晚年。从沙河路口向西望去,陈凤台墓前的山形极似一条绿色的巨蚕,墓地就在蚕背上,名为“飞天蚕形”。无论怎样安葬到天塘山,这座墓都是一座有八百年左右的古墓。因为陈凤台长子陈谟所作写的族谱中,就有陈凤台墓在清远蒙里驿的记载(即现在清新县禾云镇桂湖村的天塘山)这样的古墓在清新县遗存不多,清新县已于2004年行文将陈凤台墓列为重点保护文物。

另一个问题关于陈凤台的三子陈英(宋进士,宣议大夫)也是墓葬于天塘山,其后人分居新会、恩平、阳江等地,为何陈英死后又安葬在塘山,当地人只知道有陈凤台古墓,而不知道有陈英的墓地,至今未发现陈英的墓地。

陈凤台是一个历史名人,至少曾在广东的陈氏族人中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陈姓名人在广东以至全国在古代或者在现今都有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百多年前,广东七十二县陈氏家族捐款修建广州陈家祠时一并对地处偏远的陈凤台古墓进行了重修,并绘有详细墓图,从陈家祠到天塘山的拜祭路线和约定三年一拜祭。捐资建陈家祠的并非全是陈凤台之后人,但为什么只重修陈凤台的坟墓呢?可见陈凤台当时在陈氏族人中有相当大的影响。

在修建陈家祠工程即将竣工的时候,广东陈氏家族又出了一位名人,东莞陈伯陶在光绪任辰科(1892年)高中探花。在他中探花后的第二年(1894)即遇陈凤台墓重修庆典活动。陈伯陶虽不是陈凤台的嫡系后人,也从几百里外的东莞来到清新县的天塘山上参加重修陈凤台墓的庆典活动(现在还能清楚看见墓表上刻有陈伯陶的名字)。这也可以想到陈凤台在陈氏家族中的名望。

陈凤台墓是一个天生而简朴的福地。地处高山顶上的一个小平原上,座北向南,北面有三层靠山一层大过一层,一层高过一层,向南有二百多米平缓延伸之地,一直伸到百丈悬崖的顶端。从崖顶向前远望是一个盆地,地中有无数的小山丘,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好象是摆在陈凤台墓前的一个巨形的聚宝盆。左边有座大仙庙,右边有座望军山,从左右两边拱卫着陈凤台墓,崖顶有口一百多平方米的水塘,水塘虽然地处崖顶,却一年四季都有泉水,常流而不干涸,实在是一自然奇观。1893年重修陈凤台墓时也没有作多大的改动,只是在墓前立了墓碑,设了一块麻石的拜桌,基本保持自然生成原貌,最大的工程是在墓前的水塘边上立四支石柱,露出地面有两米半左右,每根石柱约有两吨多重,石柱上刻有清朝道光至光绪期间陈氏族人受朝庭钦点的官员姓名12人。他们是陈伯陶(东莞)、陈兰彬(吴川)、陈仲真(台山)、陈遇夫、陈瀚(台山)、陈华褧、陈昭常(新会)、陈朝光、陈英光、陈炽昌(中山)、陈远超、陈朝卓墓前的四支石柱,不管叫做什么名字,都已成为一处特有的人文景观。
adminaco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18:15   来自PC
在沙河镇工作的那十余年里,我大概有六次登顶天塘山,那时候,天塘山还没有修简易砂土路,也还没有开发成景点。

天塘山上的风光非常漂亮,有很多的历史遗迹,那里也留下了我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当然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2月26日 21:05   来自PC
想去爬山。。。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