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913zgc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3月4日 13:30   来自PC


作者:华海 来源:清远日报


   2005年春天第一次去古城西安,下了飞机,脑子里跳出个念头:贾平凹在这座城里。
  当然,我与贾平凹无缘相见。
  今年盛夏,酷热难当,正感烦躁中突接英德市委书记许国电话邀约:6月20日去西安拜访贾平凹。一查天气预报:北方大多地区气温近日将达40℃。看来要在“火炉”中面见贾老师了。
  贾平凹,是令我心折的当代作家,中学时在语文课本上读到他的《丑石》,记住了“丑到极处就是美到极处”。后来读到散文集《月迹》、《心迹》、《商州三录》、《小石头记》,小说就更多了,《小月前本》、《鸡洼窝人家》、《正月?腊月》,那是些中篇,长篇的呢,《浮躁》之后是一时“洛阳纸贵”的《废都》,然而毁誉参半,众说纷纭,可贾平凹我行我素,一部部新作不断问世,《白夜》、《土门》、《高老庄》、《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是由于从乡村走出来的相似经历,还是他书中有一种奇特的性灵引力,不自不觉中,读贾平凹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光。
  在飞机上,屈指相算,贾平凹应是我读得最多的一个作家。我们一行四人出了咸阳机场,凉风扑面,一个清清爽爽的天地,真是个意外啊。  更感到意外的是,我们刚到唐城宾馆,贾平凹和另一位画家王一平已出现在宾馆大堂了。贾老师给人第一印象:温厚平和。他操一口陕南方言,嗓音低缓,需用心倾听,才能听得分明。许国向他说明来意,“请贾老师点评
英石。”贾老师说,“全国还没有地方像你们这样重视石头文化,没去过英德,看了英石的相片,取了些名字了。”他拿出一本由他主编的奇石鉴赏集赠送给许国。我插话说,“带了一盒岭南荔枝‘妃子笑’给您”,他念起“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诗句,并感叹,“为给杨玉环送荔枝,快马都有累死的,现在几小时就吃到新摘的荔枝了。”中午在宾馆宴请贾老师,贾老师吃得很简单,只吃素,不吃肉,偏辣,喜面食。他说:“西安宾馆里的饭不好吃,白花钱,我吃得随便,都是吃到肚子里,吃饱就中。”席间我近距离观察贾老师:方脸,粗眉毛,有些谢顶,个头不高,不胖不瘦。他话不多,时有沉思神情,双目微眯、低垂,比我想象中略显苍老,虽讷讷其言,行止间却透出沉稳大气,自然让人想到“大巧若拙、大智大愚”之类的评说。
  应贾老师之约,下午去他家中坐谈。说是家,其实是他的工作室,家人在别处另住。工作室为两层复式结构,室内光线偏暗,据王一平说,装修时贾老师固执地要求把窗户全部封住,他习惯开着灯写作,也许那样才有种特别的氛围。贾老师用青花大茶壶给我们斟茶,聊起了英石。他带我们看一块去年六月收藏的英石,取名“龙头崖”,长43厘米,宽33厘米,为龙形崖状石,有趣的是在石头底座旁搁着两只酒盅,龙首下方放一个大酒坛,这是陕
西户县出产的“龙窝酒”。许国问,“贾老师喝酒吗?”贾老师摇头,“就这样放着的。”说起这块英石的来历,同行的英德市文化局长、奇石协会会长赖展将说,“有一段石缘。”去年,贾老师来广州,老赖经人介绍拜见一直在心中仰慕的《小石头记》的作者。他拿出这块英石送给贾老师作为纪念,贾老师细细端详,问老赖:“你怎么知道我属龙?”其实老赖并不知道,只是无意中的巧合。老赖说,“这块英石很特别,上面是阳石,下面是阴石。”贾老师沉吟一会,说,“又中了。”原来平凹二字恰是阳阴相配的,他常用的印章也是阳字阴字结于一体。这便是贾老师与英石也是与英石行家老赖结缘的开始。
  当许国和陈耀初(英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将随带的三块英石赠送给贾老师,贾老师一一抚摸、端详,分别取了名字。彩色的一块叫“仙人洞”。那块小巧如拳的,却是最典型的黑英石,被命名为“海龙王”。贾老师反复轻抚着第三块,悠悠地说,“像鲤鱼跳龙门。”许国说,“这块英石收藏已久,属笔架峰系列,可作笔架,取了个‘独钓寒江雪’的名,有笠翁垂钓、一江寒雪的诗情画意,这块石由贾老师来收藏才配的。”贾老师谦让,“不
敢当,独钓寒江雪名字好。”
  随后,贾老师领我们参观他的工作室,真是开了眼界,满目都是新奇。书架顶,博古架上,案几上放满了各种收藏品。最多的是古老的坛坛罐罐,至少有几百只;其次是石雕,石狮、石马、石龙、石佛等等,也有各种奇石……一档档书架旁也悬挂着几幅他自己的画作,《一条线的故事》、《天鹅》等,饶有别趣。书房口竖一镜框装裱的条幅,上书“我家主人在写书勿扰”,下画一舞剑门神。楼梯转弯处的壁上搁着那幅已流传很广的“守侯”,左旁落款“癸未平凹守住灵魂的侯”。当我们在他独特的收藏世界中流连的时候,贾老师已在“上书房”里开始工作。我轻轻走过去,只见他背面的墙壁悬挂着苏东坡的“赤壁赋”长卷和一幅贾老师支颐沉思的照片。上方露出半月形的窗亮,显然这是将落地窗封住改造的。他的头顶前方垂下一半圆形的大吊灯,笼着淡黄的光芒,书桌上堆放着不少文稿书籍。贾老师凝视一幅幅英石照片,然后在稿纸上写下文字……他站起来,告诉我们,“替50块英石定了名字了”。“绉云扶风”“雍容华贵”“屈子行吟”……老赖激动不已,“贾老师让英石生辉了,我们会把您的题名收进正在编的《中国英石传世珍藏名录》中。”
  贾老师带我们登上二楼,他铺纸挥毫,为许国写下“海风山骨”四字,然后说“为英石写几个字,写什么好?你们定。”许国说:“华海,你看写什么?”,想了想,我说:“‘英山灵雨生奇石’怎么样?这是我刚写的《英石诗韵》的首句。”贾老师说:“好的,就是英山灵雨生奇石。”随后又分别写了“穆如清风”、“种德获福”、“义在弘伟”、“青云德路”一一相赠……不知不觉中,一个下午的时光过去了,我们歉意地问贾老师:“会不会占用您太多时间?”他说“已经是朋友了,不用客气,这一阵,我天天晚上看世界杯足球赛,人家报纸让我写球评,场场都要看,只是晚上陪不了你们了。”我拿出刚出版不久的《当代生态诗歌》请贾老师指正,他说:“好的,我读一读。”然后又在我带的贾老师的自传体散文集《我是农民》扉页题字签名。在送我们出门口的时候,贾老师相约:“明天中午在对面的大坊上美食城请你们吃泡馍”。
  傍晚时分,我们四个人漫步到鼓楼一带盘桓,天风猎猎,紫燕飞扑,在暮色中登楼俯瞰,古都街衢纵横,人车匆匆。老赖指着说,“那是含光路,我们住的唐城宾馆在那里。是来前贾老师指定让我们入住的宾馆。”许国说,“唐朝时,英德境内设浛洸县,这个含光路少了三点水,本来可能就是由浛洸县而来”。陈耀初说:“米芾为浛洸县尉时还有拜石为兄的故事。”我心中想:“含光二字原来亦有禅机,是否暗含着石缘呢?”暮霭四合,在喧闹的市声中,我却感到内心的宁静,似乎隐隐触碰到古城氤氲着的人文气息,并伴着缕缕的感动、喜悦。
  第二天要赶下午三点多的飞机回广州,中午我们在细雨中来到大坊上美食街。贾老师已经在等候了,他说,“点好菜了,这一家的泡馍正宗”。我们拿出一摞在书店买来的贾老师的大著请他签名,他爽快地答应。一时找不到笔,我从提包里翻出一支来,许国开玩笑说,“华海这支笔以后不要再用了,要珍藏起来。”我连连称是,大家会心而笑。贾老师一本本签名,一笔不苟。问他:“一年要签多少?”“有几千本吧。”入席坐下,上了七八样凉菜,贾老师说,“凉菜莫多吃,主要吃泡馍。”贾老师给自己点的泡馍叫“小炒”,与我们不同,他说:“小炒放很多辣椒,你们吃不惯,泡馍替你们点的是牛肉汤的,羊肉汤味太重了,本来馍边掰边吃的,赶时间,先掰在里面了,吃泡馍从边上吃起,不要混了。”在一身热汗中,吃了泡馍。贾老师说,“早点走,莫误机,让王一平开车送你们。”我们赶忙说,“已经预订了宾馆的出租车了。”贾老师说,“白花那个钱。”我们心想,这两天贾老师已精心安排王老师开车接送我们,很费心了,便执意辞谢。临别前,许国向贾老师邀约:“今年8月‘英石节’,请贾老师一定来英德。”贾老师欣然应允。车开动了,贾老师他们在车边挥手,目送着我们……
  在出租车上,出租车司机小周突然冲动地说“你们太有面子了,那是贾老师啊,刚才看见他,我真想冲上去请他合个影,可是又怕失礼,急得眼泪都要出来了。我一直崇拜贾老师,可是无缘认识。”我们说,“为什么不上门拜访?”他说,“贾老师这么容易见啊?他可是西安最有名的名人,我喜欢他的字,初看并不太特别,可越看越有味道,很大气、自然,有真性情。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收藏一幅贾老师的字。”没有想到小周竟说出这一番话来,我们一时无言。然而在沉默中,似乎已开始回味与贾老师的这一段英石之缘。

共1条回帖只看楼主
adminaco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3月4日 18:52   来自PC
贾平凹已经成了古都西安的一个文化符号,期待清远也能够出现一个。
  • 0
  • 1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