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先 登录 注册
日出东方  楼主
发表于 2009年3月16日 15:25   来自PC
网上转来的,目的无他,提醒我们在看网上的东西时,要多动动脑子,不要一腔热情地以为某事为真,某事为假,要懂得分析判断,“兼听则明”。盲目地、不加思索地相信、转载一些贴子,会不经意间成为谣言、不实言论的传播手。对于有怀疑的东西,多搜索一下,善用互联网资源,被人忽悠的机会会少一些。
------------------------------------------
看看下面这些假新闻,你被骗走了多少感动和眼泪甚至愤怒?
  
一、洪金宝之死
http://www.diglog.com/story_entertainment_celebrity_38591/
二、《纸做的包子》。报道媒体:《北京电视台》。
http://cjr.zjol.com.cn/05cjr/system/2007/07/24/008633695.shtml
三、史上最毒后妈事件。报道媒体:江西电视台等。
http://view.news.qq.com/zt/2007/xiaohui/
四、美国枪击32名大学生案凶手为中国人。报道媒体:中国新闻网。
http://cache.baidu.com/c?word=%C ... fec22759&user=baidu
五、县委书记指示:保护好张曼玉喂过的猪。报道媒体:多家新闻网站。
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07-11/28/content_7151761.htm
六、一起网络推手策划的悲剧——《卖一次淫,可以帮助一名失学儿童!!!》
  郑州晚报1月8日报道 近来,一篇《妓女追悼会》的帖子在国内各大网站论坛上出现,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新闻的主角是一个一心为教育卖身的漂亮女教师,在她死后,她的学生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记者招待会。消息一出,网上哗然,梨花诗人赵丽华献文《中国女人愚蠢至此》。这条消息被证实为杜撰,而以杜撰新闻来博取网民眼球的“网络推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网络推手”,是真正的正义卫士还是卑鄙的自我炒作?
  事件
  《妓女追悼会》赚取网民眼泪
    殷彩霞出生在甘肃省某县的农村,因为家庭极度贫困,所以她高中二年级就辍学了。
    …… ……
      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动的“新闻”。自从在网站论坛上出现后,网民跟帖最多的语言就是两个字:感动。
    就是这个让众多网友流下感动热泪的帖子,它的真假犹如它的出现一样,都是新闻。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少感动的社会,可恰是这种缺失,有人骗取了我们的“善良”。因为这篇“新闻”是通过移花接木等手段编撰的。
   真相——移花接木编撰新闻故事
   2007年12月3日,一位叫“张怀旧”的网络作家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大致内容如本文开头所说。为了显示文章的真实,他还专门配了两幅图片,其中有一幅是追悼会上一位学生拿着一个“殷老师,我们爱你”的横幅。
   这是一张真实的照片,但照片的主人叫殷雪梅,事件发生的地点在浙江。
   “2005年3月31日中午,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在学生队伍过马路时,一辆小轿车飞驰而来。危急中,52岁的女教师殷雪梅毅然张开双臂,奋力将走在马路中央的6名学生推到路边,而自己却被车子撞飞到25米外……”
    显然,这是一个通过移花接木等手段编撰的新闻故事,而在张怀旧的博客上,他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写出了自己的“目的”:
   因为殷彩霞,我决定将我第一本书的全部稿费拿出来捐助她生前所热爱的那所贫困小学。同时,我也呼吁所有人,请奉献你们的爱心,关注教育,关注失学儿童,让他们学好文化,长大以后创建和谐社会,报效祖国,只有祖国强大了,社会和谐了,所有人才能免遭欺凌……
    标榜——为了引发关注而“不择手段”
    从“虐猫事件”中的“宇宙A级通缉令”,众多“网络民生”都无一例外地引起无数网民呼应。《妓女追悼会》就是一个网络“深喉”张怀旧的自我炒作个案。
  “张怀旧,男,30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网络媒体称之为愤青领袖,著名草根博客写手,关注国计民生,擅长社会评论及情爱小说,作品散见《佛山文艺》《聊吧》《小小说月刊》《新视界》《爱人》等。媒体称:他扛着后现代文艺复兴的大旗,领导了中国血雨腥风的博客大革命!他从不依靠风花雪月的文字吃软饭,他每一个文字都深深刺痛了中国八千万网民!”
    这是张怀旧给本报记者的自我介绍。在他的QQ个性签名上,“网络营销 事件炒作 危机公关 产品网推 话题制造 网络维权,我们将不择手段为您创造网络传奇”让他成为了“网络暴民”的另类。
    无论真假与否,网上流传的殷彩霞事件,都在给公众传达一个信息。而这种信息蕴含的“负面”作用更为直接。
    而张怀旧并不这么认为。“这正是我要向媒体澄清的,近期大家所关注的《妓女追悼会》,听说已经影响到北美与欧洲论坛,它实际上是我给山区贫困小学做的一个公益推广。作为一个拥有良知的中国人,个人力量有限,要想唤醒国民,让所有人都去关注西部教育,我唯一的办法就是创作一个感人的故事,通过故事来激发人们的实际行动。虽然出现了很多质疑与非议,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我这篇文章,西部山区的教育部门已经对某些贫困小学拨了教育扶贫款,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这已经足够了,至于其他的流言蜚语,我付之一笑,因为他们没有读懂我的文章。”1月7日,张怀旧告诉记者。
    按照他的说法,他力求通过这种“动人故事”来呼唤公众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并且达到了他的目的。
    “网络信息有一半以上都是虚假的,其实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网络媒体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是否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与国家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张怀旧并不认为他的“故事”会对其他现实中的人造成伤害。“对事不对人,不伤害任何人,这是我写作、工作以及做人的原则。所谓的‘不择手段’,是在道德与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让我的思想与文字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思索——我们的善良为何被忽悠?
    其实,张怀旧的网络炒作已经开始很久了,《刘翔没文化》引起了凤凰卫视、东方卫视、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其实这也是一种“哗众取宠”式的自我炒作,类似于网络版的“芙蓉姐姐”。在张怀旧看来,这样的炒作目的同样是为了教育。
    《妓女追悼会》被很多人当成了一个新闻,新闻应该是真实的,但恰恰是作者本人没有把它当成事,他觉得那是“小说”。
    “我在商业领域主动接了一些网络炒作业务,这些软性的网络推广很少被人看出是一起商业炒作案件,这也是我区别于别人的炒作方式。”在张怀旧的观念里,炒作当然要有一定的经济利益。“无论是写作还是炒作,我不喜欢空谈,我只干实事。”
    “在网络上也可以构成侵权。”民商法学教师张兴光认为,只要有构成侵权行为的要件,网络行为也可以构成侵权。
    当然,这是法律的角度,可现实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到底是谁“忽悠”了我们的善良,“诈骗”了我们的眼泪。
    “在看的过程中,我泪流满面为文中殷彩霞的不幸哭泣,为我们当今社会出现如此悲剧而悲哀。看完,我愤然不已,我们这些易动感情的人被忽悠了,有良知的文人怎会如此恶搞!”网友“绿叶凌云”的观点代表了一些人的想法。
    到底是打着正义的幌子在关注社会“冰点”,还是纯粹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刻意渲染”。张怀旧和很多网民的观点并不一致。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为了制造新闻点,他刻意“误导”了网民,主导舆论控制新闻事件的走向,从而引发关注的倾向。甚至明知是宣扬“不道德”的假新闻,却依然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大肆宣扬,这在客观上制造了一些“不和谐”音符。

共5条回帖只看楼主
阿甘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3月16日 15:32   来自PC


dd5600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自然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3月16日 15:47   来自PC


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

布衣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3月16日 16:25   来自PC
东方教主有道理。

让我们不断进步吧!:handshake
小孔明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3月16日 18:59   来自PC


dd58001 早上我看那张帖...我上当了..

还好有东方大哥...以后真的要注意点.,,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yuya  只看TA的回复
发表于 2009年3月16日 23:47   来自PC


其实,社会肯定会有不和谐的一面,这是必然的现象,不可能指望人人是雷锋。我们不能被社会的一些阴暗面挡住双眼而不见光明。现在有很多境外反动机构利用网络来对一些人洗脑,企图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来制造动乱。其实,乱了受苦的是人民群众。擦亮双眼吧,不要人云亦云。

  • 0
  • 5
  • 加收藏
  • 粤ICP备14018191号© 2020 清远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