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同学是在去年中秋节后首批派去汶川地震灾区对口支援建设的,现在为期半年的援建工作已经完成,返回广州。
在援建期间同学因公因私回来过几次,虽然都是时间很紧张,但是都要抽空和我们几个校友聚会,主要是听他谈论援建工作和见闻。此君口才很好,组织、业务能力都是很强,在灾区的重建工作是异常的繁重,在那里是一个人顶几个人用,就是“5+2和白加黑”的工作制!他们在那里探索出了多种解决办法,出色的完成了工作。
据朋友说。那里的北川和震中映秀基本上完全毁灭了,现在是完全与外界隔离,外界一般不能进入的。映秀本来有6000人口,只有1000人活下来!!!他们被特别批准进去查勘,被要求不能打开车窗,不能拍照。。。在封闭的越野车里仍然能够闻到刺鼻的消毒药剂混合腐臭味道,还看到有野狗在废墟中出没。
现在进入汶川的道路是新修建的,在老公路的河对岸,那条老路完全被掩埋了,据说有数百台车被埋,失踪近万人,而且还有选美比赛的入围者,要去阿坝州拍摄外景......。那里的山有很大的相对高差,而且经过强烈的地震,都松散了,再加上本来的地质条件就不好,所以有余震经常有灾害发生。新道路是简易公路,不断有滑坡、塌方、余震的威胁,有武警专门保障。这个道路是中央要求全力确保畅通,这是汶川的生命线。一旦这个线路断了,相邻的阿坝州的脏毒分子就能进来搞破坏。为此,这次灾区的重建除了专业的基本建设人员外还有相当多的警察特勤人员保卫,他们也一般不往草原、阿坝方向去,所有的援建人员也是作了最坏的打算的。据说那些脏毒杂碎声言:“杀死一个援建干部给10万块......”
同学还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那里是羌族占40%,藏族占20%,余下是汉人和其它民族,还有蒙古族,他也不清楚那里怎么会有蒙古族。羌族的建筑与汉人有很大的差别,在中华民族里羌族的建筑是最接近西方的,特别重视向上的空间感觉(这个我也不懂,转述而已)。羌人有久远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有很大关系。我朝之所以称为华夏、炎黄子孙,就是因为炎帝就是羌人的首领。
历史有太多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当初的羌人是西北的大漠民族,怎么会跑到西南来了?可能的原因是民族战争。羌人是强悍的勇武民族,虽然有古老的历史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是历来的口口相传。古羌人的一支由西北的大漠辗转迁徙,后面是高原藏族的压迫,前面是成都平原的汉人集团,无路可走,只能在那个汶川的峡谷安顿下来。那里的自然条件是很恶劣的,在那里生存、繁衍下来很不容易,也成就了羌人坚韧强悍的个性。而恶劣的自然条件反而成就了这里秀美的风光,虽然现在到处能够看到山体滑坡裸露的土石和巨大的堰塞湖,但是几十年后这里又是山清水秀,也许九寨沟漂亮的湖泊就是久远的堰塞湖吧。
他们那里住的是前期建设的板房,大部分灾民也已经住进板房了,但是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刚刚去的时候被告知,要避免被蚊虫叮咬,因为可能吸过死人的血。。。。不一定有科学依据,但是足够恐怖了。当地也安排有很多的羌族志愿者协助他们工作,包括开车、打字、联络、做饭等。在这个期间也和志愿者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批援建人员服务期满也是依依不舍、洒泪而别。。。。据说羌族人个个能歌善舞,在联欢会的时候最能体现了。但是一说到家人各个都是眼泪汪汪的,每个人的家庭都有亲人失去。在那个环境里工作,就是满怀着仁爱去奉献,完全没有在都市里的勾心斗角、权钱利益方面的考虑,是我辈很难体会到的境界,他以后还要回去看看。
在几次聚会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夺命石”,在后来我专门向同学所要了照片。这是直径1米多的一块石头。据说第一波地震时教室没有垮,学生和老师们基本都逃出来了,集中在学校的操场。老师要求孩子们遇到余震时候不要慌,要双手抱头蹲在地上。。。。接着又是强震来袭,学校旁边的高山垮了,飞石下来了,袭向学校。其中的那个夺命的巨石在学校的操场上弹跳了13次,死了12个小学生!!!!!!可怜的孩子啊!父母的心肝宝贝!祖国的花朵!!!

夺命石

怀念逝去的孩子们

巨石留下的痕迹

学校

布满碎石的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