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之枫 楼主发表于 2009年9月26日 13:16 来自PC
推开窗,我看见那轮月。
夜色浩淼,月光如水,清清亮亮的洒落九州。
在抬头的瞬间,楼下夜市喧哗的人群哑然无声,城市璀璨的灯火黯然失色。
月儿全然不窥视人间的声色犬马,车水马龙,瓢泼而下的,是如水一般的清凉,以及奶油般的醇香。
我看见有人除下面具,卸掉伪装,在清凉月下,洗那颗沉甸甸的装满欲望的心。
背井离乡的人,沉默不语,望月思乡。
对月最初的记忆,来自于外婆。
在我咿呀学语时,外婆常抱我到葡萄架下,摇着蒲扇驱走盛夏的炎热。
指着天上那轮明月,讲着老掉牙故事:
月里住着嫦娥,嫦娥养着白兔,栽下桂树。
痛恨嫦娥的吴刚,在一斧子一斧子的砍树,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吴刚砍一下,我们就过了一天……
于是嚷着要摘下月,藏起来,不让天狗吃掉,不让吴刚砍断桂树。
又好气又好笑的外婆,端来汪汪的一盆清水,那月,神奇的被外婆藏在了盆里。
我伸出胖胖的小手,小心翼翼的触摸盆里的月,内心惊叹:原来月是凉凉的,颤颤的,流动的。
那是对月最初的印象。
慢慢长大的我,顽皮的同时,还有着过度的倔强。
没念过书但聪慧的外婆,便想着不同的法子开导我。
一次,由于贪图看课外书,把牛放丢了。
幼小的心灵里,充满了对父亲严肃面孔的畏惧,于是躲在山坡下的马蹄地里,不敢回家。
把一大片的马蹄茎压平,然后躺在上面,无声抽泣。
月儿从山那边跃起,渐转圆润,飘向中天。
嫦娥在月里用怜悯的眼神,抚慰着可怜兮兮的我。
人声响起,是外婆和妈来寻我。
她们告诉我,父亲在另一边山坳寻着了牛,他不怪我,等我回家吃饭。
于是闷头随她们归家。
归途中,见我闷闷不乐,外婆拾起石块,掷向地边小溪。
小溪里原本圆润清亮的一轮月,顿时零零碎碎,颤颤抖抖。
片刻,水面平复,月儿重新圆润清亮。
外婆说:月散又聚,再不开心,稍加等待,便会过去,重新变得开心。
这个村妇,不曾读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名言。
却以她的朴素,教我懂得了一个又一个人生道理。
乡间有着个美丽的传说: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仙人下凡沐浴的日子。
在那一天获得的无根水以及井里取得的净水,能够清除污秽,治疗疾病。
在那一天丑时到河里沐浴的孩童,更会身体健康,百病不染。
于是,每年的七月初七夜里,会有孩童相约到河里戏水。而他们的父亲,无一例外的跟在身后。
便有这样的景象:三五成群的孩童在戏水,拾螺,一群大人在岸边抽烟拉起家常。
尔后,在苍茫的月下,一群心满意足的孩子,随着一群惬意悠闲的大人回家。
留下一池荡漾的水,与一轮清辉的月,脉脉无语。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走读。
每天下了晚自修,穿过小镇的店铺,穿过马惊村的人屋。
还要走一段两公里的荒野无人区,才能回到我所居住的村子。
这一段路,一直考验着我的勇气。
最初,我常常是硬着头皮,把自行车蹬得飞快,几乎是一口气穿了过去。
后来我发觉,她一直陪伴着我,用她的清辉,指引我回家的路。于是我内心变得亮堂。
开始不紧不慢的走,看路边摇弋的树,疏动的竹,吸着稻花清香,一路回家。
母亲打开家门,问我怕不怕。
我说不怕,有月光照路,心里亮堂着呢。
许多年来,当我迷失方向,不知所措时,看到她,便会心里亮堂,振作起来。
她一直陪伴着我。
从我由马蹄地里无声抽泣,水中快乐戏耍的孩童,到求学路上惶恐不安的少年,到异乡寻梦的青年。
不管我如何的狂妄自大,纸醉金迷,痛哭涕流,抑或开怀大笑,无论我身在广东湖北抑或最南端的海南。
她仅仅只是占据了天空的一小角,默默弥散着她的清辉,并且一直都在,我推开窗,便看见她。
她仍旧是那么的不爱说话,只是默默的望着我,望穿我的五脏六腑,然后给我一个清凉。
我走在路上的时候,会不自主的停下来,抬头仰望星空。
太多的乌云,遮蔽了她的容颜。
少了树木的遮掩和月上柳梢头的意韵,在钢筋水泥建筑里,月欲语还休。
这个城市太拥挤,找不到更好的观月台。留给我的,只是窗外的三尺星空。
也许,心的敬畏和感应,是最好的观月台。
我常常在半梦半醒里,听到踢踏的脚步声。
那来自失魂落魄,月下独酌,对影成三人的李白。
来自满怀心事,遥怜小儿女,双照泪痕干的杜甫。
来自月满西楼,独怜亡夫,欲说还休的李清照。
来自无言独上西楼,但见月如钩,顿兴亡国恨的李煜。
来自平林新月夜,人归后,独立小桥,风灌满袖,独沧然而涕下的欧阳修。
我看见他们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在月的指引下,找寻着回家的路。
跟在最后的,是我自己。
今夜星如雨,今夜月如水。
遥远的她,在云端无声无息穿行。
我在抬头的瞬间,心里多了一份温暖与感动。
望月怀远,月里并不曾有嫦娥,玉兔,吴刚,桂花树。
有的只是一弯乡愁,一把辛酸,一腹相思,一掬离人泪。